来源:浙江在线
对养蛇户来说,蛇是他们的摇钱树。
这里河网密布,河道上的小桥名曰子思,寓意邻里和睦,中庸为人,横跨两岸的小村也因桥得名。站在桥上四望这个村子,黛瓦白墙与桑园、稻田相辉映,乍看下与普通的江南水乡一般无二。
就在不远处的白墙上,“中国蛇村”的宣传语赫然在目。自上世纪80年代起,村民以养蛇为业,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多时饲养着300多万条各种蛇类。后来,不少人将这里称为“中国第一蛇村”。
近40年了,蛇村如今怎样了?记者近日走访德清子思桥村,探秘村民“与蛇共舞”的生活。
枕着上万条蛇入眠
小桥西面,开着一间以蛇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划出水蛇、陆蛇两块区域,隔成小间的玻璃罩里饲养着乌梢蛇、王锦蛇、蕲蛇(五步蛇)、眼镜蛇等数十个品种的蛇类。
“这是蝮蛇,有毒的。”说话的是这家博物馆的馆长杨洪昌。他是村里最早的养蛇人之一,最多时他一人就养着近20万条蛇。目前,除了展览他仍然养殖着不少蛇,而博物馆对面的一排低矮平房,就是饲养室。
杨洪昌领着记者进入其中一间养着乌梢蛇的饲养室。饲养室光线昏暗,几扇窗户都蒙上了黑布,地下铺满了小石块,“这是为了控制湿度和温度。”杨洪昌说完停在一处木笼前,准备拔去笼上的插销。打开笼门,两条青色小蛇察觉到了异动,昂起头吐着信子,把身体略略扭向了记者。在同一面墙上,类似的木笼超过30个。
杨洪昌说,子思桥村饲养的蛇类,以无毒的赤链蛇和带毒的蝮蛇为主,共计有十几个品种。每年清明以后,天气转暖,就有村民陆续开始养蛇。记者在村里踱了一圈,已有几户村民养起了赤链蛇。
走进养蛇户家中,偌大的一楼厅堂内几乎被全部清空。地面上铺了层细沙,“熟练的养蛇人只要一捏沙子,就知道湿度是否适宜。”养蛇户说。细沙上垫着一大块网纱,在上面几十个网袋紧挨着放在一起。每个网袋中都盘着几条蛇,袋口用绳扎紧,防止母蛇逃脱,“每个袋子里的蛇,都按大小分类,否则就会抢食,甚至同类相食”。东西两个堂屋都放满了这样的网袋,加起来足有千把斤蛇,数量得有近万条。
除了赤链蛇,村里还有几家养蛇户饲养蝮蛇等毒蛇。记者在其中一家看到,南北两个大院共筑着8个蛇池,而水泥瓦围成的长方体,就是蝮蛇的窝。“里面用木板架出了好几层,取蛇毒的时候,才会把盖板抽开。”养蛇户老陆比划着说,一塘蛇池少说有两三千条蛇,晚上凉快的时候,可以看到它们游出蛇窝,在墙边挤作一团,最强壮的甚至可以向上爬出近半米高。
在子思桥村,不少人家和老陆一样,每晚枕着上万条蛇入眠。
从湖州德清县城向西北行约30公里,有个村子名叫子思桥村。
一天最多被咬上百口
村民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以养蛇为生。
子思桥村水网密布,又背靠白娘娘山,当地本来就有不少蛇。上世纪70年代后,有不少村民在农闲时,会上山捕蛇,取下蛇胆和蛇皮卖给收购商人。嗅到了商机的杨洪昌,开始琢磨起了养蛇。
经过几次试验后,杨洪昌选择在当地分布广泛的赤链蛇作为种蛇。蛇有野性,并不愿意吃人工喂养的饲料,加之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的限制,成活率并不高。试过水草、纸箱、沙土等材料后,杨洪昌发现,用泡沫箱来模拟蛇在洞穴中的生活环境最为适宜,这让赤链蛇的孵化率提高到了80%。
养蛇时间长了,杨洪昌也碰到过不少险情,他最怕的是蛇逃跑,尤其是毒蛇。一次晚上醒来,“忽然觉得肚皮上一凉,马上知道有蛇爬上来了。”他眼睛向下一瞄,一条黑白相间的银环蛇正从腰际游向他的左臂。“银环蛇带有剧毒的神经毒素,我吓得一动不敢动,好一会才游走。”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拣蛇喂食的时候,难免被蛇咬到,“至少上万口吧,这无毒蛇多的时候一天一百口都不止。”杨洪昌指着自己的手,过去手上密密麻麻都是蛇牙留下的小孔。最惊险的一次,还是在为五步蛇挤毒液时,蛇头忽然扭过来,反咬在杨洪昌手上。“我立刻拿刀在手上划出两道口子放血,再用水急冲,再叫车去杭州的医院打血清。”
目前,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子思桥村的赤链蛇饲养和人工孵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孵化率相比野外提高了不少。
记者了解到,养蛇有很独特的门道,比如每年蛇产卵的前几天,要把蛇的嘴巴缝起来,免得蛇把蛇蛋给吃了。另外天热的时候,蛇每天都要洗澡,不然容易死亡。
养蛇并不容易,但比较赚钱。一般的养蛇户,一年靠养蛇赚个四五万是起码的,最赚钱的是收集蝮蛇蛇毒,按克算的,一池子蝮蛇抽一次有两矿泉水瓶蛇毒,冷冻磨粉后卖给医药公司,一次就是3万块,半个多月抽一次,可以抽好几次,一年收入在20万元上下。
在养蛇最好的光景,子思桥村180户人家中,有近九成以养蛇为业。
如今记者走在村道上,还是到处可见晒制的蛇皮、蛇胆。
愿意养蛇的年轻人不多
这几年,子思桥村的养蛇业起了变化。“养蛇的人少了,不少人又干回了老本行,做起了丝织围巾。”以前,一百多户人家几乎家家养蛇,而现在锐减到了不到四成。养蛇户中也几乎看不到年轻人,“老人为主,年轻人不愿意干这行啦。”村口的一位老养蛇人感慨。
事实上,子思桥村的蛇,养殖大多不会超过3个月,在取完蛇毒或孵完胎蛇后,除少部分进行放生外,大多被剖杀入药。村里有不少年轻人觉得这样的养殖方式太过原始粗放,杨芳是杨洪昌的大女儿,在父亲的培养下,她成了自家蛇业的第二代传人。“如果只是把蛇抓来,等饲养大后剖蛇入药,这个产业是没有前途的。”对于此前的养殖方式,她不太赞同。
为此,她和武义刘金蛇类养殖场合作成立了一个实验室,对更多品类的蛇进行人工养殖实验。目前,养殖场已熟练掌握了大王蛇、眼镜蛇、蕲蛇、滑鼠蛇等蛇类从蛇蛋孵化、小蛇培育到人工繁殖的全套养殖技术,等到明年下半年,人工养殖的第三代五步蛇就将诞生,此后还将对乌梢蛇、银环蛇等蛇类进行小规模养殖实验。
对杨芳这样的蛇村下一代来说,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深化,蛇村会走出和老一辈不同的路。(记者 俞任飞)
你能否想象,和数百万条蛇一起生活是什么样子?它们到处爬,在晚上人睡觉的时候蹭着人脸颊爬过去,连树下乘凉的时候也可以看见成群结队“散步”的蛇。夸张一点说,随便往地上丢一块石头,都可以砸中一条优哉游哉爬行的蛇。
这并不是虚构出来的小说情节,因为浙江就有这样一个蛇村。它号称“中国第一蛇村”,全村150户人家就养殖了数百万条蛇。它就是浙江省一个曾经不知名的小村庄——子思桥村。
中国第一蛇村
子思桥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捕(养)蛇历史并不长,在二十世纪70年代之前并没有多少人专职捕蛇。根据当地村民的说法,拿鸡蛋换其他日用品以及种地捕鱼才是当地的重要生活来源。为了养家糊口,子思桥村的村民在七十年代时才开始小规模地捕杀毒蛇。进入1978年之后,由于政策的变动子思桥村的村民才有机会把加工的毒蛇副产品卖向全国各地。子思桥村的蛇质量十分好,当时全国数十家药企都收过他们的产品。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疑惑了:都是人,为什么子思桥村民不怕蛇?难道他们真的有驭蛇术吗?
其实子思桥的村民和我们一样也怕蛇,但是蛇的收益实在是可观,为了赚钱只能舍命抓蛇了。抓蛇的收入有多高?按现在的币值换算的话,月入过万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晒干的蛇胆可入药
俗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对于子思桥村的村民来说,相较于过一辈子贫穷的生活,为了赚大钱冒着生命危险抓毒蛇还是比较划算的。
冒死抓蛇的人在中国并不少见,早在唐朝时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已经存在。柳宗元就曾写过一篇名为《捕蛇者说》的文章,文章就讲述了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有个捕蛇人,冒着被咬死的风险捕获剧毒蛇的故事。从文章“黑质而白章”这句话判断,这位捕蛇人捕获的极有可能是号称中国第一毒 的银环蛇。
为什么捕蛇人要冒死捕银环蛇?因为全年只用交两次蛇就可以抵一整年的苛捐杂税。足以看出在利益的驱使下,还是有不少敢于挑战自己极限的人。子思桥村的村民亦是如此,他们不是不怕蛇,只是在巨大的经济效益面前,毒蛇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银环蛇
很多人十分怕蛇,但其实毒蛇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毒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在处理养殖的毒蛇时只需要做好防护工作基本不会出问题。很多人对蛇的害怕很多都是基于求生的本能,这是因为人类的祖先在和毒蛇“打交道”时吃了不少苦头。很多人不幸被毒蛇咬死,而幸存下来的人类后代把对蛇的恐惧永远地继承下去了。
相较于以肉身硬扛毒蛇的“捕蛇者”,子思桥村的村民条件实在是好得太多了。而他们也把传统的蛇药产业和现代生物学技术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出了特有的“蛇产业”。
中国蛇村
(1)规模化养殖
在二十世纪80年代之前,子思桥的村民都是通过捕捉野生毒蛇卖钱。这种方式效率低、产出少,而且十分危险。80年代后子思桥村开始发展专业化的蛇养殖业,这和村里的“毒蛇大王”杨洪昌有密切关系。
“毒蛇大王”杨洪昌
村民杨洪昌年轻时不幸患上强直性脊髓炎,跑了好几家医院都看不好。不过,他在听从上海一位医生的建议后,通过喝蛇泡酒治好了困扰他许久的顽疾。为了造福其他病友,同时也为了帮助子思桥村民致富,他决定开发专业的蛇养殖业。
有意思的是,杨洪昌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他也曾十分害怕蛇。而就是他最害怕的蛇,帮他治好了几乎无药可治的顽疾。
1988年杨洪昌成功研发了成活率极高的“赤链蛇胎人工孵化技术”,同时形成了一个包括养殖、孵化、加工等环节的极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开始在子思桥村内开办养殖场,吸收村民就业。
(2)公司化经营
光有养殖场还不够,杨洪昌打算把蛇养殖业做大做强。他于1996年将养殖场升级为德清县莫干山蛇类实业有限公司,公司下辖四个养殖场,开始对村子里的蛇养殖业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管理。杨洪昌的蛇类公司不仅规范了“蛇产”,同时也为村子里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2007年的时候,全村已经有150户人家从事蛇养殖业。
蛇王名下的产业
(3)多线发展
杨洪昌的经济嗅觉极为灵敏,他深知光发展蛇类养殖业很难有大的成就。便着手推动单一的蛇养殖业向多方面发展,并开发出了一套独特的发展方案。为了保证蛇类养殖技术始终处于领先水平,蛇类实业公司与浙江大学生物细胞研究所合作,成立浙江大学德清蛇类研究中心。
除了合建生物研究所外,杨洪昌也注意发展诸如博物馆之类的公共事业。虽然子思桥村捕蛇的历史并不长,但是人们仍然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捕蛇经验以及蛇类的知识,建造蛇文化博物馆极为合适。
2011年10月份在杨洪昌的指导下,占地10800平方米的德清蛇文化博物馆正式动工。这座博物馆集展览、教育于一体,同时也提供特色餐饮服务。
很多去过德清蛇文化博物馆的游客都表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而德清蛇文化馆不仅吸引了国内无数游客前往,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国记者也表示大有收获。
子思桥村的蛇养殖业办得红红火火,但还是因为一系列问题出现了停滞。
最首要的问题还是安全问题 。子思桥村民并没有网上传的那么神乎其神,他们工作时难免被毒蛇咬到,也有村民不幸死于毒蛇的攻击。就连身经百战的蛇王杨德昌也被毒蛇咬伤过。好在他处理及时,要不然这个用毒蛇创造多个商业奇迹的人就不在了。
杨德昌曾在为五步蛇取毒的时候不小心被咬伤。五步蛇的毒素属于血液型毒素,传说被五步蛇咬伤只需要走五步,就可以毒发身亡。深知五步蛇毒性之烈的杨德昌不敢怠慢,立刻用刀子割开伤口附近的皮肉放出毒血,然后用冷水快速冲洗伤口。简单处理完伤口的杨德昌立刻打车前往杭州的医院注射血清。
当然,蛇王之所以敢用刀子放血,是因为他常年与蛇打交道,对于被毒蛇咬伤怎么处理已是轻车熟路。普通人千万不可以模仿,万一割到动脉或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因此丧命。正确做法是用拔火罐或者手挤出部分毒血,对伤口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后立刻送医。
正因为害怕因为养殖毒蛇丢掉性命,村里的年轻人很多都不愿意从事养殖毒蛇的工作。养毒蛇的大多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人数每年都在下降。
村子里晒干的蛇肉
除了年轻人很少从事毒蛇养殖业外,新冠肺炎对于子思桥村的养蛇业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泛滥的疫情面前,很多经营了数十年的野生动物养殖场都关门歇业。
一个养殖大户这样表示:
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曾经一月盈利数万元的养殖场已经全面清空了。自己和丈夫都失业在家,准备改行。
同样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多省目前已经推出了最严的“禁野令” 。不仅会严查严惩捕食野生动物的行为,也会严格限制私人养殖野生动物的数量以及规模。虽然“蛇王”的蛇养殖业都是可以合法经营的,但越来越严格的管控势必会造成冲击。
也许,伴随着养蛇老人的离去、没人愿意接棒毒蛇养殖,外加越来越严格的管控措施。子思桥村的毒蛇养殖场会逐渐关停。只留下那仍然矗立的蛇文化馆向路过的人们讲述它曾经的辉煌。
子思桥村虽然通过毒蛇成功摆脱了贫困村的帽子,“毒蛇大王”杨德昌也通过养殖毒蛇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养殖毒蛇附带的危险以及形式的变化导致很难继续发展下去也是客观事实。要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不能逆大势而为!
参考文献【1】杨芳《中国第一蛇村——子思桥村》[J] 生命世界.2013 (2)
相关问答
恩施市白杨坪镇白杨坪村东岳宫组,养蛇人叫瞿曾浩,2019年,他把刚开始建的养殖场全部翻新,盖起了现代化的养殖场,更加科学合理的养殖,也给当地的养殖户带来...
蛇可以养。蛇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类,可以养无毒的蛇,选好品种,家庭中饲养的宠物蛇可以选择乌梢蛇、蟒蛇、黄金莽、加州王蛇、洪都拉斯奶蛇、玉米蛇等,体色较为美...
1、打屁虫养殖基本不需要人工管理,只需提供事宜的生存环境即可对于打屁虫养殖,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够模拟它的原始生存环境,一般是采取笼养的方式,可以选择竹子...
非常不错如果按照目前三斤以上蛇基本价格在90元一斤来计算,人工养蛇的利润还是可观的,当然了,前提是你的养蛇出栏率要达到70%以上,技术是养蛇利润的保障。...
不难,但要根据蛇的种类来判断是否好养。首先对于养殖蛇的环境有一定要求,蛇喜欢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下生活,且养蛇需要相应的设备(如垫材、箱子、加热灯等等)...
安康市山城,蛇多得很,各个水产品市场都有得卖!安康市山城,蛇多得很,各个水产品市场都有得卖!
50左右,如果火能峨眉,然后48单刷,点击看详细峨眉火爆与移动组就可以了,几乎总是战斗在运行时小怪,峨眉水,然后单刷会很慢。50左右,如果火能峨眉,然后48单刷,...
养蛇需要多成本?可以说多比少好!很多想养蛇的朋友都说打工族,想创业致富,而此时的经济状况比较差,没有很多的积蓄,有的人边打工、边养蛇,虽然这种方式感觉...小...
蛇肉好吃。类似鸡肉和蛙肉的中间口感,肉质紧实,肋骨多,适合下酒。但是吃蛇推荐吃养殖场的蛇,干净。不推荐自己抓蛇或者吃野生蛇。野生蛇身上无一例外携带大...
据有多年养蛇经验的人介绍,1平方米养成年蛇10条,1000条成年水律蛇需要100平方米,大房间里设多个3至4平方米的小房间,用压制板或塑料板或其它形式材料做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