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南京人爱吃鸭,扬州人喜吃鹅,不少美味佳肴颇具盛名。水禽产业是江苏省畜牧业重要组成及传统特色产业。产业链条齐全,消费市场巨大,产品品牌享誉全国。
可近年来,水禽产业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养殖方式粗放、缺乏现代化设施设备、疫病防控难度大等问题。怎样高效养殖出更优质的鸭和鹅?如何让消费者吃得味美又安全?6月12—13日,记者跟随江苏省农科院专家在南京、扬州、徐州等地实地探访“水禽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状况。
鸭的“小别墅”
从鸭粪入手,让鸭子住上“小别墅”
住得好,成活率才能高
俗语有言,“高邮麻鸭甲天下,未识高邮人先食高邮鸭。”我国有三大“名鸭”,主要用来吃肉的北京鸭,主要负责下蛋的绍兴鸭,以及“两手抓”、肉蛋兼用的高邮鸭。地处里下河地区,背负江淮的高邮久负盛名。除了鸭肉,副产品高邮鸭蛋也抓住了很多食客的心。
想要吃到好吃的鸭,优质育种是关键。为此,科研团队和高邮鸭企业下了大功夫。六月中旬,室外温度直逼40℃,位于高邮的江苏高邮鸭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良种繁育中心,大部分鸭住进了只有29℃-30℃左右的鸭舍里,透着微凉的风,没有不讨喜的异味。
过去,传统的规模化肉鸭养殖为网养,含水量高达90%的鸭粪便黏黏糊糊,较难处理,不仅导致了不利于肉鸭健康生长,也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环保压力大。在今天的高邮鸭鸭舍,一别“臭烘烘”的饲养环境,记者看到,貌似“小别墅”的“发酵床+高网床”特色养殖设施解决了这些难题。
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徐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江苏省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畜牧所研究员应诗家是该项目的牵头人,谈及改造鸭的居住环境、让它们过上“白富美”的生活,应诗家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发酵床+高网床’采用框架式工艺建设发酵床槽体,槽体上方设置网床,肉鸭在网床上养殖,粪便落入网下的发酵床上,在翻耙机的翻抛下与发酵床混合进行原位有氧发酵处理,健康、环保,凸显出养殖优势。”应诗家介绍,这样的养殖舍采用了自动喂料机、自动饮水和智能环控等设备,与传统网床养殖相比,肉鸭成活率提高约1个百分点,每只鸭用药成本降低0.1元,舍内氨气浓度下降40%。
“发酵床+高网床”特色养殖设施
控光照、调作息
吃上营养饲料的大鹅“更乐意产蛋了”
北有东北铁锅炖大鹅,南有深井烧鹅,还有扬州盐水鹅、川渝卤鹅……不仅是鸭,满足老饕口腹之欲的水禽中,鹅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江苏的水禽养殖高质量发展也少不了鹅的身影。
“咕咕嘎嘎”叫声一片,在江苏桂柳牧业集团位于沛县的鹅舍,扬州鹅、浙东鹅、霍尔多巴吉鹅……七八种种鹅正在这里完成自己的“使命”。其中,要数桂柳和省农科院共同培育的桂柳大白鹅最受关注,长得快、出栏率高、抗病能力强。“吃起来肉质鲜嫩、产绒能力强,占有70%的江苏市场。”企业总经理姚德星喜滋滋地介绍。
鹅是我国特色家禽,全年出栏肉鹅超过6亿只,占全世界鹅总产量的近95%。传统自然繁殖条件下,江苏地区种鹅一般于每年10—11月开产,次年5月进入休产期。虽然目前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反季节繁殖技术填补了夏秋季节产蛋空白,但自然季节“靠天收”“一年养鹅半年不产蛋”导致的种鹅生产效率低,仍是制约鹅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
如何真正让鹅的繁殖跟上市场的需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家禽繁育与健康养殖创新团队负责人朱欢喜带头扎进了鹅舍里。团队发现,与鸭类似,鹅养殖环境的恶化以及粗放的生产方式是种鹅繁殖率偏低的重要原因。
“以前江苏的种鹅产蛋少,而且夏季不产蛋,所以江苏鹅产业一直没法规模化发展。”江苏省农科院畜牧所家禽繁育与健康养殖创新团队成员介绍说。而如今,通过创新研发全年高效生产光照调控技术、种鹅全舍饲养殖模式与环境控制技术,包括制定种鹅生产中最适的人工光照程序、各阶段营养饲料配方和免疫程序等,充分促进种鹅繁殖活动,提高种鹅产蛋性能和种蛋受精率。
迈入鹅舍,记者注意到,畜牧风机、降温湿帘,各种科技设备正为鹅服务。“种鹅的生活环境变好了,自然也更乐意产蛋了,填补了以往5—10月产蛋期的空白,种鹅一年有了两个产蛋季。”创新团队成员介绍,目前单只种鹅年产蛋量由原来的40个增加至96个,养殖效率提高近1倍。
另一方面,想要吃到味美安全的鹅,就先要保证鹅们吃得好、吃得健康。鹅是以食草为主的水禽,拥有发达的肌胃和富含微生物的盲肠,具备较强的粗纤维消化能力,能采食高粗纤维牧草以维持自身生长需要。江苏省农科院畜牧所饲草加工与草畜结合创新团队利用鹅的这一特性,研发了针对种鹅的鹅专用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和针对肉鹅的鹅功能性颗粒饲料,实现了鹅养殖的降本增效。吃了食用生物发酵饲料的鹅,不仅减少了生长后期会出现采食量下降的情况,还能改善鹅的肠道,缓解小鹅痛风等问题。
鹅舍
出题→破题→解题
产业研究院牵头,助力科研成果“落地开花”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以来,江苏省农科院与地方政府和相关涉农企业发起成立了一批不同领域的产业研究院,已成为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桂柳牧业集团和江苏省农科院联手的“鹅产业研究院”就是这样的典型。农业农村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所长叶小梅介绍,如此发挥“领头雁”作用的产业研究院在畜牧所如今已发展至10家。依托产业研究院,畜牧所创新团队解决了创新与产业脱节问题,实现了有组织创新,构建全产业链全方位解决方案。
“围绕产业全链条,我们有育种团队、繁殖团队、营养团队、环境控制团队、加工团队等几十位科研人员参与其中,领航探路,避免产业和创新脱节。”叶小梅表示,未来还期待有更多团队加入,展示更多的创新技术和创新场景,进一步夯实江苏“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特色”的现代化水禽生产的科技基础,推动江苏的模式促进全国水禽产业的转型升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陶善工
本报记者 蒋政 郑州报道
楼房养猪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养猪企业所接受。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牧原、温氏、新希望、扬翔、唐人神、京基智农等多家龙头生猪养殖企业,均推出楼房养猪项目。
部分项目匹配饲料厂、屠宰场,借此探索集约化和一体化经营。
仅从当下来看,楼房养猪利弊同存。摆脱土地限制并且在生产效率上的提升,使得很多资本涌入。但不同于平层猪场,楼房养猪需要支付更加高昂的建设成本,并且对生物防控、运营管理的要求更高。这均对实际操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楼房养殖
楼房养猪在我国并非新事物。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福建周边陆续出现楼房养猪。不过彼时的楼房只是平层猪场向上叠加。
规模猪企介入这一模式最早可追溯到2017年,扬翔股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该公司建成高层楼房养猪场,并在2017年投入使用。此后不断有企业入局。
楼房养猪在近期备受关注是源自一座高26层的养猪大楼投入使用。
日前,中新开维现代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新开维”)在湖北鄂州投资40亿元,建设2栋养猪大楼。其中一栋高26层,是世界最高、单体面积最大的楼房养猪示范基地。仅一栋生产大楼年出栏量可达60万头。
显然,从楼房高度以及单一项目投资金额,中新开维开创了历史。按照该公司的说法,大楼的每一层功能分区明确,项目建设使用了存量工业用地,并且项目用地的面积仅占普通养殖模式的5%,节约了95%的用地面积。
结合楼房养猪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节约土地”几乎是所有猪企布局该模式的首要原因。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京基智农,很多项目均采用楼房养殖模式。根据该公司回复投资者的表述,该模式具有土地集约、运行效率高、生物防控效果好、节能环保等优势。
扬翔股份董事长莫金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扬翔股份当时在做育种、生物安全防控等方面的技术研究,需要规模更大的养殖场来验证数据。苦于广西山多地少,找不到足够大的地方盖猪场,只好向上建楼。
国内一家头部养殖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地价贵、猪价坚挺、大场地缺乏的区域,楼房养猪最受欢迎。
记者注意到,除了扬翔和京基智农之外,温氏、唐人神、罗牛山、新希望等公司的楼房养猪项目,大多集中在南方地区。其中,新希望在土地成本较高的浙江全部采用楼房猪场。
对于养殖企业而言,增加出栏的前提是寻找到大片适合平整土地盖建猪场。而受环保政策趋严、养殖用地稀缺等因素影响,诸多企业希望将猪场向上要空间。
政策暖风在2019年底吹来。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
也就是以此为节点,楼房养猪模式开始在国内铺开。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年出栏达百万头的楼房养猪项目频频出现。
其中,牧原的“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项目,有21栋6层楼房猪场,年出栏210万头。中新开维的两栋26层楼房猪场,出栏量为60万头。唐人神在2021年兴建100万头圈自整自养楼房猪舍。
不过,也有企业对楼房养猪保持观望。新希望方面告诉记者,公司在楼房养猪模式更经济的地方搞,取决于成本投入哪个更合理。如果这个地方猪价高,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一点也没关系,可以规划楼房养猪项目。但如果成本算不过来,就不会建楼房,最终是一个算好账才决策的事情。
另有南方某头部猪企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虽有布局这一板块,但是并不是所有都适合。简单来说,楼房养猪管理难度上较大。
高科技养猪
“现代化的楼房养猪,绝不是平层猪场向上叠加,而是按照自动化、智能化要求设计的高科技养猪。”扬翔股份副总裁高远飞告诉记者。
不可否认的是,楼房养猪加速了我国生猪养殖工业化、集约化的趋势。并且,楼房养猪提升了养殖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对于提质增效有很大帮助。
在中新开维的养殖大楼里,设有母猪舍、产房、生猪保育与育肥室,饲料采用智能化投喂。同时,智能环控和通风系统会实时监测和控制环境温湿度、有害气体浓度,集中通风、集中消毒、高温屏障和全密闭场房,保障生物安全。
扬翔股份在此前披露的招股书中详细阐述楼房养猪项目。
其中,在养殖端配备智能硬件设备如精喂仪、饮水宝等,并投入智能饲料工厂精喂坊以及与养殖场连接的输送系统,实现精准饲料加工和精准饲喂。另外,还采用地沟通风系统、空气过滤系统,保障空气清新,降低疾病传播风险等。
需要注意的是,楼房养猪的前期投入更高。这对于企业来讲是一项巨大的成本投入。
高志飞提到,普通平层猪场,分摊到每头母猪上的费用在8000元-12000元,普通楼房养猪的费用在16000元左右。而自动化、智能化更高的楼房养猪项目,费用可能到26000元每头。
但是,在很多企业看来,后期运营以及养殖效率的提升,可以抹平前期的固定投入。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曾表示,楼房养猪有助于优化饲养管理。传统的定点分段饲养,会把母猪、育肥猪等平面分在不同地方,但楼房养猪可以采取在同一地点分层养殖。
唐人神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楼房养猪的猪舍环境好于平房,利于生猪生长和健康度的提升;楼房养殖可以打造规模化优势,每个点都在25万头以上,固定费用可以摊薄。
与此同时,富有更多高科技元素的楼房养猪项目,能够释放更多人力。
“通常情况下,一个拥有1000头母猪的养殖场,直到猪仔断奶这一环节,需要13~17个人。对于扬翔股份而言,因为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只需5个人即可。”高远飞表示。
对于很多养殖企业而言,楼房养猪在于生物防控压力较大。由于该模式生猪养殖密度更高,对于猪瘟疫情防控提出更高要求。
高远飞告诉记者,对于楼房养猪而言,每一层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猪场各功能单元之间相互独立,每一栋楼房底层架空,形成天然的隔离,层与层之间互不关联、互不交叉,且每一层内是小单元设计,独立封闭空间切断病原的传播和交叉污染。
他还介绍道,公司为了减少生猪与外界的接触,对母猪采用闭锁繁育模式,整栋楼具备了后备母猪自我供给能力,确保满产后整栋楼母猪只出不进,避免了引种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有较高的生物安全保障。
更加重要的是,很多猪企借助楼房养猪项目进行产业集聚,发力上下游一体化的布局。
牧原股份在2020年打造河南内乡县210万头现代化肉食产业综合体项目。园区共计由21栋6层楼高的楼房猪舍组成,每栋年出栏10万头。该项目单体年出栏210万头生猪,集生猪养殖、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和肉食等深加工为一体,项目投产后,将为牧原股份成为全球最大养猪和生猪产业链企业提供重要支撑。
扬翔股份则是制定“料养宰商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模式,即通过给楼房猪场配套饲料加工车间、屠宰加工车间、有机肥加工车间,将饲料、养猪、屠宰、加工整合在一起。
相关问答
感谢邀请:民以食为天,由于人口的增加对食物的需求是在不断加大,并且对食物的品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传统的种植养殖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为了满...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你问高科技农业发展前景怎样,有哪些农产品适合,我有以下几点看法希望能帮到你,如果有更好的建议,希望大家在右下角评论区留言大家...你...
纳米瓦是一种高科技的养殖设施材料,具有防水、防潮、耐用、抗菌等多种优点。在养殖场使用纳米瓦,单层和双层都有各自的优势。单层纳米瓦相对较薄,具有较高的透...
高科技企业的确能给农业注入很强的动力,地方农业要发展还需要高科技企业,龙头企业来带动。高科技企业投身农业,有几方面好处:1.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传统农业...
鸡它是属于一种家禽,鸡的使用范围是很广的,在养殖鸡的时候它的蛋富含很高的蛋白质,是家里不可缺少的一种,鸡肉更是代替了很多的肉类,鸡肉的价格相对于其它的...
全封闭式工厂化养殖系统是在封闭条件下被高度安全管理的高科技、环保型生产系统。组成结构主要由鱼类养殖池、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固液分离装置、流着净化装...
今年(2021年)养猪能赚钱的,估计都是大神。因为听说一些非常现代化的高科技养殖场,今年也亏得很惨。有些知名的猪企,甚至亏损达上亿的天文数字。而一些中小养殖...
智能新一代全自动孵化机是一款高科技养殖设备,可以帮助养殖者实现自动化孵化。以下是智能新一代全自动孵化机的使用说明:1.清洗消毒:使用前需要对孵化机进行...
[回答]渔业作为传统产业,其发展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武装”,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将传感技术、无线通讯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决策技术融入到水产养殖的各个环...
1.无人机应用:采用无人机进行农业巡视,监测土地,精准作业和生长情况,进行植物图像识别,提高农民种植效率和农业产量。2.物联网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