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岩原鲤,又称岩鲤、黑鲤、岩鲤鲃、墨鲤、水子或鬼头鱼,属于鲤科、鲤亚科、原鲤属。它的分布范围相对较窄,种群数量较小, 因此在自然界中的资源相对稀缺。
再加上岩原鲤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营养,而且没有肌间刺,含肉率高,因此在市场上备受欢迎,供不应求,导致了过度捕捞等问题,岩原鲤野生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
这一系列问题表明,岩原鲤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以确保其生存和繁衍,同时也需要采取措施来减轻过度捕捞和改善水域环境质量, 以维护这一珍贵物种的生态平衡。
1、形态特征
岩原鲤身体轮廓呈现出菱形,略微侧扁,身体特征方面,背部隆起,而腹部则较为平坦,在头部与躯干部的过渡处存在明显的凹陷。
头部相对较小,大约占整体长度的1/6, 而眼睛相对较大,位于头部的侧面,眼间距较宽,超过眼睛的大小,鼻孔位于眼睛前缘的上方。
口部位于头部的下方,具有马蹄形状,并且有两对须,包括上颚和下颚各自有一对须。唇部发达,具有乳突,并且在唇部后沟中断。
在颜色方面,岩原鲤的头部呈深黑色,而腹部则呈银白色。鳍的颜色为灰黑色,尾鳍的后缘通常为黑色,在繁殖季节,雄性岩原鲤的头部可能会出现一些珠星, 鳍的颜色也可能变为黑色,以展示它们的生殖状态。
2、食性
岩原鲤偏好动物性食物,尤其在自然水域中。它们的食谱包括各种软体动物,如摇蚊幼虫、水蚯蚓和淡水壳菜。它们也捕食小鱼虾、寡毛类、蟒目和毛翅目幼虫,甚至是腐烂的高等植物碎片。
这种鱼能够在2°C到36°C的水温下存活。但它们最适合的生长温度范围在18°C到32°C之间。 当水温超过31°C时,它们的食欲显著减退,一旦水温超过35°C,它们几乎停止摄食。
在冬季,岩原鲤通常停止摄食,而在3到4月份开始恢复食欲。7到8月份是它们大量摄食的时期,但在繁殖期间通常不摄食。
3、栖息习性
岩原鲤是底栖鱼类,它们通常不具备自残习性,更倾向于群体生活。这些鱼喜欢在水流较为缓慢、相对较暗的底层水体中活动。
它们多数栖息在由砾石、岩石缝以及深坑洞构成的底质水域,这些水域通常在江河中水流较为缓和。
在冬季,岩原鲤会选择在河床的岩石缝隙或者有缓慢水流的岩石洞中越冬。一旦立春到来,江水的温度回升至约10到12摄氏度时,它们就会开始向上游溯水, 前往长江及其支流,以寻找食物并产卵。
1、池塘主养
1.1池塘条件
要确保鱼池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并且水质满足渔业用水标准,定期检测和监测水质以确保其符合标准。最好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的鱼池,靠近水库、湖泊、河道或沟渠, 这有助于更容易地获取水源,并有利于鱼类的生态环境。
配置增氧机和抽水机等机械设备,以维持水体中的氧气供应和水循环,有助于保持水质清新。池塘底质通常最好为沙质土壤,这有助于鱼类觅食和生长。
池塘的面积通常应在3至5亩之间,水深最好控制在1.5至2米范围内, 以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和水体容量。
1.2池塘的清理及消毒
需要对池塘进行底部整平,并清除池塘中的杂草和杂物,在投放苗种前大约15天左右,应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对池塘进行消毒,以清除野杂鱼类。每亩面积要施放150~200千克的有机肥料,等待池塘水体中出现大量的浮游动物。
2、投放鱼种
2.1放养密度
池塘主养岩原鲤,放养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鱼池条件、环境因素、鱼种规格、饲养水平以及水源等。针对体长2厘米的幼鱼,每亩的放养量在8000到10000尾之间。
对于全长3厘米的幼鱼,每亩的放养量在5000到8000尾之间。 而对于体长4到5厘米的幼鱼,每亩的放养量则在3000到5000尾之间。
当岩原鲤生长到约7到8厘米的体长时,水质通常会开始变得富含养分。在这个阶段,通常会投放一些鲢和鳙鱼,数量大约为每亩200尾左右, 它们的规格通常为2到3寸,这有助于控制池塘的水质。
在投放鱼种时,务必严格进行消毒处理。通常鱼种会经过溶解了3%食盐等溶液的洗浴处理后,再放入成鱼饲养池塘中, 以确保鱼群的健康。
2.2饲料与投喂
岩原鲤经过人工驯食后,表现出出色的食物争夺能力,特别适合食用人工投喂的配合颗粒饲料。主要用于成年岩原鲤的人工饲养的饲料,以农副产品,如饼粕类和糠麸等为主要原料,适度添加动物蛋白饲料,如鱼粉等。
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要求在30%到35%之间,并且需要保持氨基酸的基本平衡。这些原料首先需要粉碎,然后按比例混合,最终制成粒径为3毫米的颗粒饲料。
在进行饲养时,饲料投喂是关键技术。为了确保鱼的正常生长,必须根据放养量、鱼体重和饵料系数来确定每日的投喂量。每日的投喂量需要根据池塘内岩原鲤的总体重和水温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例如当水温在10℃至15℃之间时,投喂量应占鱼体重的1.5%至1.8%;当水温在15℃至20℃时,投喂量应占体重的2%至3%;当水温在20℃至36℃时,投喂量应占体重的4%至5%。
投喂方法可以归纳为“四定”和“四看”。所谓的“四定”包括定时、定点、定质和定量。而“四看”则是指在掌握了每日投饲量后,需要观察季节、天气、水质以及鱼的进食和活动情况,以便确定实际的投饲量。
2.3饲养日常管理
在池塘中设置饲料投喂的食台,定期对食台周围进行药物喷洒以消毒,并定期清洗食台,以确保饲料投喂的环境卫生。
每个月需要在整个池塘中进行一次生石灰的喷洒,用量大约为每亩10到15千克,这有助于调节池水的水质。
由于颗粒饲料的硬度较高,容易导致鱼类发生肠炎等疾病,因此在投喂饲料之前,需要将饲料浸泡1到2分钟,以降低其硬度。
3、网箱养殖
3.1网箱设置水域的选择
岩原鲤的网箱养殖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架设网箱的水域选择。为了确保饲养的成功,应选择水域的以下类型和条件:最佳的选择之一是位于水库上游的河流入口处,或者是水库坝下的宽阔河道。
这些地点通常拥有较好的水流条件,水流稳定而适中,有利于维持水质和鱼类的生长。其次,选择的水域应该是微流水,水流速度在每秒0.05~0.2米的范围内 ,这有助于保持水体的氧气含量和水质的稳定。
水质应该清新,透明度应在1米左右,溶氧含量应在每升5毫克以上,以满足岩原鲤的生长需求。水深应在3米以上,这将为鱼类提供足够的游动空间, 并有助于控制水温和水质。水域底部应该是平坦的,以确保网箱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清理和维护。
3.2鱼种放养
在网箱中养殖岩原鲤的放养量是根据鱼种的规格而定的。对于尾重在10到15克的鱼种,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50到300尾。而对于规格在尾重80到100克的鱼种,每平方米一般放养30到50尾。 当水域条件良好时,可以适当增加放养量。
新的网箱在投放鱼种前需要进行准备,通常需要提前7到10天下水,待箱体表面产生附着物后再开始投放苗种。
最佳的鱼种入箱时间通常是在当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即春季开始前水温较低的时候。这个时候鱼体的鳞片较为紧密,不容易受伤,因此放养的成活率较高。
在鱼种进箱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鱼体消毒。一种方法是使用2%到3%的食盐水浸泡鱼体5到10分钟,或者每立方米水中使用10到15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0到15分钟。 具体消毒时间应根据水温和鱼种的耐受情况来调整,以确保有效消毒而不伤害鱼体。
在网箱中,可以搭配放养少量的鲴类和黄颡鱼,用以清除网衣上附着的藻类以及摄食残饵,同时可以预防岩原鲤感染锚头鳋病
3.3饲料投喂
在岩原鲤的饲养中,饲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可以作为岩原鲤饲料的原料包括鱼粉、蚕蛹粉、血粉、肉骨粉、酵母、豆粕、菜籽粕、麦麸、次粉、玉米粉、小麦以及螺蚌肉浆和禽畜的内脏等。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可以灵活选择这些原料。
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保持在30%以上。在岩原鲤的养殖初期,饲料的粒径应保持在2.5~3.5毫米,随着鱼体的增大,饲料粒径应相应增加。
对于网箱养殖的岩原鲤,从鱼种进箱后的第二天即可开始投饵驯食。一旦岩原鲤开始正常摄食,就可以过渡到日常的投喂工作。
在投喂时,应遵循“四定”的投饲原则,并根据季节、天气、水温等因素进行灵活掌握。当水温保持在23~29℃时,每天投喂2~3次,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4%~6%。
当水温在14~22℃之间或在30℃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投喂颗粒状饲料时,可以采用手撒法,每次投喂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
3.4日常管理
为了确保岩原鲤的健康生长,每天都要坚持巡查网箱,仔细检查网衣的状况。如果发现任何破损或损坏,必须立即修补,以防止鱼群逃逸或外部威胁的侵入。
每天都应清洗饲料台,并将箱内剩余的饵料残渣捞出。这有助于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饲料的新鲜。每隔7到10天,应进行一次网衣的刷洗,以防止网衣闭塞, 影响箱内外水体的交换,从而防止缺氧情况的发生。
每个月还需要对鱼体进行一次测定,以检查岩原鲤的生长情况。通过测定的结果,可以确定适当的投喂饲料量和营养成分的搭配,以满足鱼群的需求。
岩原鲤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特征和广泛的人工养殖潜力。通过对其生态习性、生活史和繁殖行为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这一资源。同时人工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也为岩原鲤的可持续养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1. 陈明伟、贺兴国、刘向东、等. (2009). 岩原鲤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 中国水产, 29(10), 70-72.
2. 王明华、康定新、潘妍、等. (2012). 岩原鲤的饲养管理及养殖技术. 淡水渔业, 42(2), 61-63.
3. 赵亮、陈军、杨智敏、等. (2015). 岩原鲤的繁殖行为及保育研究. 水产科技情报, 42(6), 68-71.
4. 杨青、李刚、谢志明、等. (2018). 岩原鲤养殖系统的选择与管理. 渔业经济问题, 35(3), 92-95.
5. 朱军、徐志刚、孙明君、等. (2020). 岩原鲤的生态习性及保护研究进展. 水产养殖, 39(3), 32-36.
#头条创作挑战赛#
鲤鱼是我国养殖历史悠久,养殖范围也最广的一种鱼类了。这种鱼还因为食性杂、适应能力强的特点,遍布我国各地的水域。
在很多的江河湖泊里面,如果去钓鱼了鲤鱼也是最常被捕捞的对象。而且在我国鲤鱼的种类也有不少,不同品种的鲤鱼外观、品质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别。在网上很多人都说南方人不爱吃鲤鱼,几块钱一斤也没人要。其实也没这么绝对,具体还要看鲤鱼的品种,有些鲤鱼就要卖到上百元一斤还很抢手。
那大家见过一种黑鲤鱼吗?如果在野外不小心捕捞,或者是垂钓到了这种黑鲤鱼,希望大家赶紧放生了,因为它叫“岩原鲤”,吃不得也钓不得,不然就会有不必要的麻烦。
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岩原鲤吧,尤其是喜欢钓鱼的朋友更要好好了解其特性。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长江中下游一带,岩原鲤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鱼类,相信当时不少人都有捕捞过、吃过岩原鲤。
这种鱼在民间也叫它黑鲤鱼、岩鲤、墨鲤,或者是水子等,它也是鲤科原鲤属的一种淡水鱼类,并且还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鲤鱼品种。
岩原鲤和普通的鲤鱼在体型方面是差不多的,身体侧扁平的,大部分都是呈菱形,而在背部隆起成弧形,腹部偏圆。并且这种鱼的头部小,呈圆锥形,吻较尖,口亚下位,呈马蹄形,旁边有两对小须。
但是岩原鲤的体色和其他的鲤鱼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这种鱼的鱼鳞偏细小且排列紧密,背部的颜色更深,看起来就像是黑色的,因此在民间多叫它黑鲤鱼。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这种鱼一般都是在江河水流较为平缓,但是底层多岩石的区域活动,尤其是常在各岩石之间来回穿梭。 冬季的时候也爱在岩石多的河床,或者是深沱中越冬,就连产卵也是在这样的区域,所产的卵也会粘附在石块上发育,这也是它得名岩原鲤的原因。
除此以外,一般鲤鱼的生长速度都是较快的,而岩原鲤的生长速度并不快,一般常见的也就是半斤到2斤左右一条。
有数据显示,野生条件下一条四龄的岩原鲤也就能长到1斤左右,而十龄的岩原鲤普遍也是50㎝左右长,体重在5-8斤左右,可见它的生长是真的缓慢,但据记载最大的也能长到20斤左右。
在过去岩原鲤是长江中上游一带较为常见的一种经济鱼类,并且它还凭借着体腔小、肌间刺少、含肉率高、肉原质嫩,味道鲜美等特点,而成为了当地人喜爱的一种上等的经济鱼类。
不过现在这种鱼已经成为了一种保护动物了,野生的岩原鲤是不能捕捞、不能垂钓,更不能食用的。在2021年的时候岩原鲤就已经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二级保护动物。
听不少当地人说,在以前江河湖泊里面这种鱼有不少,但就是在最近几十年数量急剧减少。也是由于数量少了,这种黑鲤鱼的价格也是不断上涨,贵的时候能卖到五六百元一斤。
而之所以导致岩原鲤数量的急剧减少,一方面是因为岩原鲤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因为在这些年长江上游的很多支流都在拦河筑坝,这样也就阻挡了岩原鲤迁徙至产卵场的通道。无法自然的产卵,就只会导致其数量的大量减少。
另外一方面就是对环境的破坏,这些年很多地方的一些企业、工厂都把有污染的废水排放到了河流中,从而导致岩原鲤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它们难以生存。
当然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岩原鲤价格的上涨,不少人无节制的捕捞,尤其是大规模的电捕等方式,更是对岩原鲤资源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再加上这种鱼的生长速度本来就缓慢,种群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所以野生的岩原鲤种群数量在逐年的减少,在长江中下游江段及支流水体中基本上处于濒于灭绝。
不过,虽然野生的岩原鲤在2021年已经成为了保护动物,可是因为它的经济价值高,在市场的需求大,并且目前也已经掌握了人工繁育苗种和人工饲养技术,所以这种鱼也受到了一些渔民的青睐,并且还成为淡水名贵鱼类的人工养殖品种。
据了解得知,由于岩原鲤生长缓慢,养殖的周期长,所以它的亩产量不太高,一般亩产也就是500-700斤,可是亩产值却能达到50000-70000元左右,原因在于这种鱼的经济价值也高,养殖的也能卖到100多元一斤。但毕竟养殖的人少,所以在市场上依旧比较罕见。
如今岩原鲤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江段及支流水体中基本上处于濒于灭绝,现已列为国家易危物种,并且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如果大家在钓鱼、捕鱼的时候,不小心垂钓上了这种黑色的鲤鱼,记得一定要及时放生。
各位粉丝朋友们,你们见过岩原鲤吗?在你的家乡还有这种黑色的鲤鱼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相关问答
鲤鱼是一种寿命很长的鱼,只要饲养者能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它将会生长得很迅速。刚刚孵化的厘米只有1厘米长,而2个月的鲤鱼就有3厘米了,80天后大概8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