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 近期,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林蛙保护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日前,记者就《通知》有关问题专访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负责人。
问:出台这个《通知》有什么考虑?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答:林蛙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悠久的驯养利用蛙种。数据显示,全国现有林蛙蛙农约36400户,从业人员52万余人,年产值约200亿元。发展林蛙产业,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而且有效提高了林蛙越冬存活率、孵化率和幼蛙成活率,从而增加林蛙资源量,成为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相辅相成的成功案例。
去年,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蛙类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中国林蛙(东北林蛙)和黑龙江林蛙由渔业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林蛙管理职责调整以来,各地渔业部门积极与林草部门沟通协调,做好工作交接及后续管理工作,总体进展比较顺利。
不容忽视的是,林蛙由过去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按照陆生野生动物管理,调整为根据《渔业法》规定按照经济水生动物管理,所适用的法律依据、主管部门、办理的证件、程序及管理要求均发生了变化,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政策不清、管理要求不明等问题。例如,各地普遍反映林蛙划归渔业部门管理后,原林草部门核发的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和经营利用许可证已被撤回和注销,渔业部门对林蛙经营利用如何发证尚未明确。根据《渔业法》有关规定,使用国家规划确定用于养殖业的全民或集体所有的水域、滩涂的,使用者应当申请办理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但由于林蛙养殖区域主要是已经确权的林地,不属于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范围,因此无法办理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还有地方反映,当地森林公安发现非法捕捉林蛙案件后,仍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查处,甚至追究刑事责任,与按照《渔业法》管理所适用的罚则不一致。为切实做好林蛙管理职责调整后的保护管理工作,尽快解决蛙农急难愁盼,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会同有关地方渔业部门及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出台了这个《通知》。
《通知》明确了从事林蛙经营利用活动需办理的证件和管理要求,解决了增殖林蛙的合法来源问题,保护了蛙农的合法权益;同时,《通知》注重平衡林蛙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系,为推进林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问:《通知》对林蛙产业提出了怎样的管理要求?
答:从前期调研情况来看,林蛙产业兼具养殖与捕捞特点,除了在林蛙越冬、产卵孵化、变态发育等关键时期进行人为干预外,林蛙其他生命阶段主要生活在天然环境,亲本也是从野外环境捕捉获得,因此林蛙产业与通常意义的养殖渔业有所不同,我们把林蛙产业定位为增殖渔业,做出了与传统养殖渔业不同的管理要求。
按照《渔业法》等有关规定,我们对林蛙捕捉实行专项(特许)捕捞管理,只有取得林蛙增殖场所使用权、依法开展林蛙增殖的蛙农,才可以在增殖场所区域内进行合法捕捉,避免对林蛙天然资源造成破坏。同时,《通知》要求主管部门加强对林蛙资源调查,摸清家底,为进一步保护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并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蛙农成立合作社、行业协会,进行自我规范、自我管理。另外,渔业部门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最小可捕标准、最大回捕率,对林蛙增殖利用活动进行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管理。我们鼓励蛙农进行技术创新,探索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推进林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问:林蛙作为增殖渔业,产业发展与野生资源紧密相关,如何平衡好林蛙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答: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对于林蛙保护管理而言,强化执法监管,打击偷捕滥捕等违法行为是推进资源保护和产业规范发展的有效措施。因此,《通知》要求各地渔业部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切实保护好林蛙资源。
一是对林蛙资源和栖息地状况进行调查监测,根据实际需求设立禁渔区、禁渔期。
二是加强基层渔政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强化日常执法监管,清理整治“只捕不养”等违法行为和电、毒、“大小通吃”等破坏性捕捞方式。
三是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林蛙保护管理离不开公安、市场监管、海关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各地要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联合专项执法行动,发挥部门执法合力,提高林蛙保护效能。
另外,林蛙保护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地方渔业部门要坚持开展群防群治,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广泛宣传教育、加强与合作社等群众组织协作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共同监督,参与林蛙保护。
问:林蛙产业明确属于增殖渔业后,将如何进行审批管理?
答:根据国家“放管服”改革有关部署要求,结合林蛙产业特点及各地的具体情况,《通知》对林蛙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办理要点做出了规定,各省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
申请人按照办理要点,根据省里制定的细化要求,按程序向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根据《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在充分考虑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和合法利益在内的情况下,林蛙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最长不超过三年,同时不得超过作业场所(即允许增殖场所)允许使用时限。各省根据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及该许可实际执行情况,可不断优化办理程序等。(记者 宋雅娟 张蕃)
来源: 光明网
5月29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农业农村部官网获悉,其当日发布的《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蛙类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根据专家研究论证意见,对于目前存在交叉管理、养殖历史较长、人工繁育规模较大的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中国林蛙(东北林蛙)、黑龙江林蛙等相关蛙类(以下简称“相关蛙类”),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
对其他蛙类,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草局将本着科学性优先和兼顾管理可操作性的总体原则,共同确定分类划分方案,适时调整相关名录。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推进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调整。
同时各地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相关蛙类的养殖管理,强化苗种生产审批和监管。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确定的养殖区和限养区内从事养殖生产的,要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
人工养殖的黑斑蛙
同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在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答记者问中也有“在征求意见过程中,还有一些建议将黑斑蛙、棘胸蛙、林蛙、虎纹蛙等蛙类列入《目录》,请问下一步蛙类管理有什么考虑?”的问题。
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示,蛙类是两栖动物,不属于家畜家禽范畴,不能列入《目录》。在《目录》征求意见过程中,各地反映部分蛙类存在交叉管理问题,要求明确蛙类管理划分。为此,农业农村部与国家林草局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论证,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蛙类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中国林蛙(东北林蛙)、黑龙江林蛙由农业农村(渔业)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
下一步,两部门将根据上述划分适时调整相关名录,并指导各地主管部门推进地方相关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关于虎纹蛙,农业农村部将和林草局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时予以明确。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部分蛙类管理划分进行明确,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蛙类资源保护。两部门通知中明确要求,除科学研究、种群调控等特殊需要外,禁止捕捞相关蛙类野生资源;从事人工增养殖生产活动要严格按照渔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调整的。在畜牧业发展和生产实践中,如果确有必要列入《目录》的,农业农村部部将按照《畜牧法》规定,根据发展实际,经过科学认真评估论证后,依照法定程序对《目录》进行调整。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林聪
编辑 官莉
(本文来自红星新闻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
相关问答
严格意义来说,雪蛤不是人工养殖,而是放养,承包人承包河段,林蛙常年生活在自然林中吃虫,秋季回到小河里冬眠,就是因为有这个习性,当地人跟河段所在地...
林蛙的养殖分为半人工和全人工两种基本方式。半人工养殖由于采取的是自然法,因此只要自然条件不发生突变,林蛙的养殖效益也不会发生异常,但回捕率仅3-5%左右...
选择森林茂密、水源充足、面积在100-200公顷以上的流域建立林蛙养殖场。在养殖场内,每10公顷修1一2个越冬池。池面要有排水孔和排水道。越冬池的面积不得低于...
就现在的疫情防控态势,林蛙养殖可能在将来真的会被取缔。因为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在逐渐的清理一些特种养殖项目,而对于林外养殖来讲也是需要林业部门批准的特种养...
大雁,天鹅,不是随便养的,因为某某拥有了许可,不知为何,成群成队的雁南飞,如今那样的空中美景,几时可见?如今,蛙儿又提到人工饲养,搞不成,赖蛤蟆也被养...大雁...
因每户所选择的饲养场地其地况的不同(有的靠机场、有的靠铁路、有的靠公路、有的靠村庄、有的靠采石场、有的靠农药厂、有的靠河、有的靠山、有的在居民区、有...
1、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选择一个养殖场地,林蛙不喜欢强烈的光照,喜欢一些潮湿凉爽的环境,最好要选择在那些地势比较高,而且水源清洁排水灌水都方便的地方。2...
2021年1号文件林蛙是野生的。国家林草局近日发布了通知,从而对64种禁止养殖食用野生动物区别管理,竹鼠、豪猪、果子狸、王锦蛇、蒙古兔、东北兔、草兔、蓝胸...
答:没有每年都得交钱,因为国家鼓励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对养殖林蛙是鼓励的,所以不存在交钱。林蛙有,广义指林蛙属,属蛙科,无尾目,两栖纲,中国境内林蛙属...答:...
1、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选择一个养殖场地,林蛙不喜欢强烈的光照,喜欢一些潮湿凉爽的环境,最好要选择在那些地势比较高,而且水源清洁排水灌水都方便的地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