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养殖火了,问题来了,怎么养才赚钱

养殖实践表明,台湾泥鳅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生长快。当年繁育的苗种,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规格达到20~50克/尾。二是易捕捞。饲养期间,台湾泥鳅不像本地泥鳅爱钻泥,而是经常聚集成团在水面上活动,10月份才开始钻泥,比地产泥鳅晚钻泥1个月左右。通常10月1日之前用普通拉网捕捞,一般拉两次网,即可捕捞80%以上。三是能够在室外池塘自然越冬。例如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水师营满族镇巴虎村长发水产养殖场6月8日亩放养夏花3万尾,投喂浮性膨化饲料,9月末出池,平均亩产550千克,平均规格38.5克/尾,养殖获得了成功。

一、池塘条件

一般能养殖常规鱼类的池塘都能养台湾泥鳅。池塘面积以5~15亩为宜,池深2米以上即可。池塘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池底平坦,淤泥厚度不宜超过20厘米。

二、放养前准备

1.清塘消毒

鱼种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他药物彻底清塘消毒。但碱性池塘不宜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可用漂白粉或其他药物清塘消毒。

2.注水施肥

清塘消毒后,池塘注水50~60厘米深。鱼种放养前一周,新池塘亩施腐熟发酵的粪肥300千克,同时施生物渔肥3~4千克。老池塘不用施粪肥,只施生物渔肥,施肥量与新池塘相同。

3.防鸟线(网)

附近水鸟多的池塘一般需要设防鸟线。在相对应的两边池埂上各打一排木桩,木桩间距2米,根据池埂长度确定打桩的数量,桩高50厘米,入土15厘米。每排木桩顶部各固定一条与池埂等长的粗绳,再在池埂两边相对应的粗绳上,每隔30~50厘米拴一根横跨池塘的细线绳或0.2毫米的胶丝线,拴牢、绷直,在池塘上形成一排排平行线。除防鸟线外,还可在池塘上方设置覆盖全池的防鸟网(网目30厘米),用木桩固定。

4.栈桥及投料框

用木板、木桩或其他材料搭建一个伸入池内的栈桥作为投料台,便于投喂饲料。如果投喂浮性膨化饲料,还应在栈桥前面设置投料框,投料框用木方加工而成,方形或长方形,面积10~20米2,用竹竿固定在水面上。将浮性膨化饲料放入投料框内,可防止饲料被风吹散,吹到岸边而搁浅,不能被鱼吃到,造成浪费。

三、苗种放养

目前,台湾泥鳅苗种主要来源于广东、辽宁等省份。2015年,黑龙江省台湾泥鳅人工繁殖获得了成功,苗种已开始供应本地生产。另外,还在池塘内发现了台湾泥鳅自然繁殖的苗种。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中旬放养鱼种,放养规格3~4厘米的台湾泥鳅夏花鱼种(俗称寸苗)。通常放养鱼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放养密度根据计划产量确定,计划亩产500~750千克,一般亩放夏花鱼种2万~3万尾;计划亩产1000千克,亩放夏花鱼种4万尾。另外,搭配放养白鲢,有助于改善水质,防止水质过肥。一般亩放养规格50~100克/尾的白鲢鱼种50~70尾,也可放养白鲢夏花鱼种,亩放500尾左右。

四、饲料投喂

1.饲料选择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可选择硬颗粒饲料或浮性膨化饲料。浮性膨化饲料养殖台湾泥鳅的效果较好,消化利用率高,饲料系数低(1.5左右),对水质影响小。另外,浮性膨化饲料在水中稳定时间长,便于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和掌握投饲量。

2.投饲

鱼种放养初期,由于施肥的原因,浮游动物量较大,台湾泥鳅摄食量较小,可少量投饲,主要投喂颗粒饲料的破碎料(粗蛋白含量38%),驯化其到投料台附近或投料框内吃食的习惯。正常投喂时,可投喂粗蛋白含量36%的人工配合饲料20天,之后投喂粗蛋白含量34%的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前,配合饲料用水浸湿3~5分钟,再投喂。每天投喂3~4次。台湾泥鳅早晚两次吃食量大,一般每次投喂以40分钟吃完为宜,当看到大量鱼蹿出水面排气时,应停止投饲。喂到八成饱即可,不宜过多投喂饲料,否则台湾泥鳅过饱易胀气死亡。参考日投饲率:6-8月为3%~5%,9月为2%~1%。每天具体的投饲量还要根据鱼吃食情况灵活掌握。

五、水质调控

一般亩产1000千克以内不需要配备增氧机。随着水温的上升,逐渐加深池水,一般7~10天加入一次新水,至7月份水深达到1.5米左右,以后保持该水深。发现水质恶化,及时换水。每隔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亩水面生石灰的用量为20~25千克。但碱性池塘不建议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可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六、日常管理

1.防逃

池塘进排水口要用80目的筛绢网兜罩上,并固定好。既可防止其他鱼类鱼苗进入鱼池,又可防止泥鳅外逃。

2.鱼病防治

饲养期间注意检查鱼体情况,发现鱼病,及时治疗。台湾泥鳅发病较少,一般烂鳃、烂尾比较常见,用氯制剂防治即可,用量与常规鱼类相同。

3.防害

台湾泥鳅的敌害主要是鸟类、青蛙等。邻近湿地保护区的池塘鸟类比较多,注意维护防鸟线(防鸟网),及时驱赶鸟类,捕捉到的鸟要及时处置、放归自然。放苗初期还要注意防青蛙,青蛙吃台湾泥鳅苗,特别是附近有稻田的池塘更要预防。少量青蛙,可人工捕捉。大量青蛙,则需在池埂上建围墙,防止青蛙跳入池内。围墙材料多使用塑料薄膜(塑料大棚淘汰的塑料薄膜即可),建设方法与河蟹池塘防逃墙相同。塑料薄膜下端埋入泥土中15厘米,出土部分高50厘米。将塑料薄膜拉直与地面垂直,紧贴塑料薄膜的外侧,每隔50厘米插一个木棍或竹竿作桩,用细铁丝将塑料薄膜固定于木桩的顶端。

七、捕捞

根据气温、生长规格及市场销售价格情况确定捕捞时间。一般8月下旬即可开始捕捞上市,捕捞时间最好不晚于9月下旬。10月份开始,水温进一步下降,台湾泥鳅开始钻泥,很难捕捞。捕捞时,先用普通拉网捕捞,捕捞两次,即可捕捞大部分。然后用地笼捕捞,最后干池捕捉,基本可以捕净。

八、暂养

9月下旬,台湾泥鳅出池量较大,集中上市价格较低。例如去年9月下旬,黑龙江省50克/尾左右的台湾泥鳅池边交货价格为18~20元/千克,生产成本为14~16元/千克,每千克可盈利4元左右。如果在温室池塘内暂养,待冬季价格较高时上市,可进一步增加效益。但要注意温室池底及池壁表面要光滑,否则应铺一层塑料薄膜,以防磨伤台湾泥鳅皮肤。一般每平方米水可放养台湾泥鳅3~5千克,暂养期间注意水质调控。

台湾泥鳅养殖几番波折,现逐渐步入正轨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台湾泥鳅进入中国的短短几年间,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历经了几番波折。珠三角地区,最高峰的鱼价曾达到33元/斤左右,最低谷跌至8~9元/斤,如此大起大落,在各养殖品种上尚属罕见。

台湾泥鳅现阶段养殖情况如何?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市场销路是否已经打通?这或许是当下养殖台湾泥鳅或者打算转养台湾泥鳅的养殖户所关心的问题。

“从2011年开始,在广东开始有部分人尝试养殖台湾泥鳅。因为其长速快、生长周期短、价格高,所以台湾泥鳅很受欢迎。2012年到2013年间台湾泥鳅的价格保持在18~22元/斤,也一度被炒到30元/斤以上,很是疯狂。”广州联丰水产种苗繁育基地负责人梁聪向记者介绍。直到2013年初,台湾泥鳅的养殖在珠三角地区正式兴起,鱼价一路高企,养殖面积也一度发展至几万亩,几百家台湾泥鳅种苗基地(公司)应运而生,台湾泥鳅盛极一时。

鱼价疯狂暴涨,与当时市场盲目炒作种鱼脱不了干系。“很多人用性成熟的商品鱼做近亲繁殖,选择公鱼和母鱼打针取卵做种,所以导致2012年底商品泥鳅卖到32~33元/斤。”梁聪解释道。

台湾泥鳅养殖热的疯狂展开,也宣告着养殖溃败的开始。“由于养殖户对台湾泥鳅的生活习性不熟悉,导致其养殖方式的错误,再加上市场上的鱼苗质量参差不齐,台湾泥鳅成活率很低。”广州市五龙岗水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明说道。

“除了养殖技术的不成熟,还有受到天敌(鼠类、鸟类、蛇类)和病害的影响,投下的苗,在养殖过程中,时间越长,感觉越来越少了。”梁聪感叹道。据他估计,当时很多养殖户的养殖成功率仅有2~5成。

苗种质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种苗市场的管理混乱。梁聪表示,“用性成熟的商品鱼进行近亲繁殖,这导致了苗的纯度降低,养殖过程中会出现鱼体不均匀,发病率、畸形率高的情况。”

据悉,去年9~11月,20条/斤规格的台湾泥鳅塘头价格平均不到9元/斤,直到临近春节鱼价钱才逐步回暖。台湾泥鳅在疯狂之后陷入低迷,也开始让头脑发热的养殖户更加理性对待台湾泥鳅的养殖。

任何一个品种进入一个区域性的市场,都需要一段过渡期。目前,珠三角是国内养殖台湾泥鳅比较集中和成熟的地区,其主要养殖区域为江门、珠海、中山三地。珠三角经过两三年的过渡,养殖技术开始成熟,养殖趋于理性,盲目跟风现象有所缓和。“去年下半年鱼价低迷,现在鱼价已经恢复到理性价位,在12~15元/斤之间。”梁聪介绍,台湾泥鳅的养殖成本一般在7元/斤左右,只要鱼价维持在11~13元/斤,利润空间比较可观。

鱼价趋于合理,使得台湾泥鳅又开始成为了珠三角养殖户的香饽饽。“去年珠三角地区台湾泥鳅养殖的面积有两万亩左右,今年将会有所增加。”中山市新优特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梁权锋表示。据他估计,由于去年对虾养殖低迷,今年将有4成的对虾养殖户转养台湾泥鳅。“以江门大鳌镇为例,去年高达6成的对虾养殖户转养台湾泥鳅,现阶段当地的每天出货量为2万~4万斤。”

“今年台湾泥鳅的价格会稳定下来,养殖人数增多,养殖面积将有10%~20%的增长。”梁明说道。梁聪也同样表示今年的养殖人数将有所增加,主要动机还是鱼价向好。养殖量方面,佛山市敦皇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伦认为今年珠三角将会有20%的增长。

随着台湾泥鳅的的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系列的养殖问题也随之而来。梁明对当下养殖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总结:

对此,他建议养殖户首先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做好养殖管理工作,包括水质调控、病虫害预防、天敌预防、饲料投喂等;如今市场上的鱼苗质量参差不齐,因此选择高质鱼苗也是关键一步;此外,做好养殖计划、控制好上市时间,错峰出鱼,能使利润最大化。

在管理方面,梁聪则强调对台湾泥鳅的外修复与内修复。“外修复即外环境层面,我们要修复好养殖的水体和底质。内修复指的是鱼体保健,通过拌料内服一些微生态制剂和保健产品,例如维生素C、三黄散等,提高消化和免疫能力。”此外,他建议放养密度应该在4~8万尾/亩(根据不同的水深和养殖条件可做调整)。

即将进入夏季,养殖户的投苗热情开始受到影响。李国伦介绍:“去年夏天商品台湾泥鳅有较多的烂身情况,出鱼情况不理想。”他认为,夏天气温偏高,导致台湾泥鳅的虫害以及病害问题严重。

“去年6~10月大部分养殖户是亏本的,所以今年夏天养殖户会更加谨慎。”梁权锋认为,多数养殖户不会选择夏天投苗,而是选择冬天不搭棚投苗。

一直以来,台湾泥鳅的销路曾是让养殖户头疼的问题,相比南美白对虾,台湾泥鳅的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不算太高。不过据记者市场调查的反馈,今年台湾泥鳅的销路似乎有所转变。

“珠三角台湾泥鳅的每天的收购量在15万斤左右,如果外地野生泥鳅多的时候,台鳅也会有7、8万斤的收购量,主要销往长江以北的地区。”作为台湾泥鳅流通商的梁权锋说道。佛山南海九江荣记鱼苗场负责人郭荣高也向记者介绍:“现在台湾泥鳅的商品鱼总体销量比较大,其中本地销量较少,因为本地人不喜欢吃台鳅,所以主要销往外省,他们更喜欢吃台鳅。”

江门市安润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赖远军表示:“目前销往外省的台湾泥鳅主要以40~60条的小规格为主,而前一段时间则青睐10~20条的规格台湾泥鳅。总体而言,台湾泥鳅的销量还是比较可观的。”

“从今年开始,国内很多消费者都认可了台湾泥鳅。”合肥的某台湾泥鳅经销商说道。

“现在台湾泥鳅的主要销路以国内为主。台湾泥鳅在全国的各大水产市场的认可度都比普通泥鳅高,同时也有很多深加工的企业在尝试加工台湾泥鳅,所以日后台湾泥鳅的发展都会比较理想。”李国伦对台湾泥鳅充满期待。

相关问答

台湾四号泥鳅养殖技术?

现在稻田养殖泥鳅技术成熟吗?

怎样合理改造水田养殖泥鳅?

一亩泥鳅的产量到底是多少啊?

怎么养泥鳅啊?

农村野生的泥鳅,最大能长到几斤?你见过最大的泥鳅多大?

台湾泥鳅怎样捕捞?冬天呢?需要下水捕捞呢?

长得快又大的泥鳅品种?

泥鳅养殖如何日常管理?

牛粪喂养泥鳅亩产多少斤?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