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忽视蔟中保护,蚕茧产量容易下降20%,8个养殖要领需要掌握

通常情况下,把熟蚕开始上蔟至蚕茧采摘前的阶段,把它称之为“蔟中”阶段,该阶段养殖户是否管理得当,将会对蚕茧质量形成实质性的影响,如果将蔟中阶段进行细分,实际上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吐丝作茧阶段,该阶段所需的时间正常情况下为3天;另一个阶段是蚕吐丝结束后至化蛹。养殖户在采摘蚕茧时,可以感受到有的蚕茧捏起来有一定的硬度,而有的蚕茧比较薄,捏下去无法自动恢复,剪开蚕茧看又都是正常化蛹的,这里面的差异实际上跟吐丝量有关,蚕房内温度为25℃左右,相对湿度为70%左右时,熟蚕的吐丝量会比较好,温湿度明显偏低或者偏高时,蚕茧的品质就会有明显的差异。蚕在上蔟阶段,不仅需要养殖户使用恰当的蔟具,而且在后期管理上也要跟上,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有的养殖户认为,熟蚕正常上蔟了,基本上可以确保产量表现较好,理论上可以这么理解,但真正想要让蚕茧产量与品质达到预期的效果,蔟中保护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缺少了该环节,一些蚕病或者外部因素会影响蚕茧产量,从而使得养蚕收益出现波动。对于一些养殖新手来说,对蔟中管理的知识了解较少,有的甚至认为该阶段不需要做其他操作,只需要等着蚕茧达到采摘标准,然后采摘蚕茧进行出售。有时天气较好基本上可以顺利通过,而一旦出现不利天气时,蔟中保护又没有落实到位,一些潜在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养蚕效益就会有高有低,蔟中保护管理不当,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呢?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蔟中高温高湿环境可降低蚕茧品质

天气因素对养蚕结果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遇到忽冷忽热的时候,1-5龄蚕生长发育会有一定的影响,熟蚕在上蔟时,遇到不利天气更是容易诱发一些蚕病,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会比较明显。在南方一些蚕区,养夏蚕和中秋蚕时,经常会遇到高温天气,而南方的高温天气往往伴随着高湿,人的体感温度会比实际气温高,室外温度为28℃时,体感温度至少为30℃,会显得很闷热。如果是养这两季蚕时,上蔟期间就要注意是否出现高温高湿天气,因为蚕房内的温湿度偏高时,蚕座中的蚕沙容易发酵,诱发一些蚕病,蚕丝的颜色、蚕茧的形状等都容易受到影响,整体品质会明显下降。脓蚕病、败血病在蚕上蔟后,如果蚕房内的温湿度异常,也同样是容易爆发出来的,这类蚕病的影响相信不少养殖户都深有体会。

二、蚕蝇、老鼠等进入蚕房,会对蚕茧形成较为明显的影响

熟蚕上蔟后,不少养殖户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终于不用采摘桑叶、喂食桑叶了,这些简单重复的操作,让不少养殖户体会到养蚕的不容易,所以也就放松了警惕,当然也有的养殖户认为,上蔟后需要给蚕营造相对安静的环境,尽量少去蚕房,让蚕自然吐丝作茧。这些观点可以理解,毕竟上蔟之后就将迎来出售蚕茧的时候,离养蚕变现的脚步又进了一步,不过在上蔟期间,疏于管理的话,一些蚕蝇、老鼠等容易进入蚕房,有的蚕茧就无法完整,被蚕蝇、老鼠等咬了一个小孔后,蚕茧在缫丝时无法一根蚕丝弄到底,缫丝的难度明显加大,蚕茧的质量会降很多,正常蚕茧可以卖20元/斤时,这类蚕茧5元/斤都不一定好卖,有的蚕茧甚至没有人愿意收购。

三、蔟中保护不当,死龙茧出现的概率增加

蚕在生长发育时,通过上蔟作茧,其形态也发生明显变化,熟蚕会逐步衍变成蚕蛹,蚕蛹达到一定阶段时会进化为蛾,也就是成虫,成虫产卵后又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熟蚕想要实现顺利蛹化,那么就需要养殖户提供适宜的环境,如果蔟中保护做的不到位,比如温湿度异常,或者有其他的昆虫飞进蚕房,那么有的蚕会停止吐丝,诱发相关蚕病的,还容易出现死龙茧。在判断蚕茧品质时,一方面是通过肉眼观察,看其个头大小、蚕丝洁白度、蚕茧形态等;另一方面是观察其是否蛹化,通常会剪开一个小孔,看其里面蛹化情况。在判断蚕茧成熟度,是否达到采摘条件时,有的养殖户也会观察蚕茧里面是否化蛹,客观来说,死龙茧的利用价值大幅度降低,有的就没办法进行缫丝,而避免出现死龙茧,就得看蔟中保护是否得当。

四、蚕房内空气浑浊,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原来我家在养夏蚕时,遇到过一次大面积的蚕病,在喂食蜕皮激素时,只有零星少量蚕表现出蚕脓病的症状,放置蔟具后中招的蚕越来越多,最后只有1/3的蚕正常上蔟了,而上蔟的蚕茧,也有不少没有正常蛹化,养蚕收益大幅度下降,那时蚕房内的空气也很难闻,有一种恶臭味,采摘蚕茧时可以很明显的闻到。蚕在上蔟前期时,排泄蚕粪、蚕尿等现象较多,如果遇到温湿度偏高,蚕沙很容易腐化,散发出一定的气味;进入蔟中后期时,熟蚕吐丝结束,会完成蛹化,该阶段其体内的组织器官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新陈代谢显著增强,呼吸作用也增加,如果蚕房内的空气较为浑浊,那么室内的气味就比较难闻。很多时候,一旦蚕房中气味不佳时,往往是出现了一些蚕病,蚕茧的品质不会很理想。

在了解了上蔟期间,蔟中保护不当容易出现的异常情况后,相信不少养殖户会意识到蔟中保护的重要性,原来没有注意这个环节的也会重视起来,毕竟有利于提高养蚕效益的事,没有养殖户会拒绝。当然,蔟中保护是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技巧的,切莫盲目操作,比如蚕房内的温湿度需要控制在什么范围内,除沙的时机又是何时,这些一系列的操作都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处理,遇到异常情况时,养殖户就不会慌张,而且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蔟中保护需要做好哪些环节呢?个人认为以下8个要点需要综合处理。

1、根据不同蚕期控制好蚕房内温度

蚕进入吐丝作茧阶段时,此时对蚕房内的温度是有较高要求的,因为不同的温度,对蚕茧的品质是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的,通常情况下,蚕房内温度相对高的时候,蚕吐丝的速度就会比较快,如果温度偏低,蚕吐丝的速度就会明显下降。在上蔟初期时,蚕房内的温度需要控制在24-26℃区间,在结茧后期,室内的温度需要保持24℃左右,整个上蔟期间,蚕房内的温度不能超过28℃,这在养夏、秋蚕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同时蚕房内的温度也不宜低于20℃,如果在养春蚕或者晚秋蚕时,遇到室外气温明显偏低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增 温,增温的方式可以用电取暖设备,或者在蚕房中放置火盆。在该环节时,养殖户要根据不同的蚕期,重点给出对应的办法,比如说春蚕和晚秋蚕,在上蔟时重点要考虑如何增温,而在夏蚕和中秋蚕时,侧重点要提前想办法进行降温,无论哪种方式,其本质是不变的,要让蚕房内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蔟中时多留意蚕房内湿度变化

家蚕在上蔟吐丝时,蚕房内的湿度是相对偏高的,这主要是因为熟蚕上蔟时,会将其体内的蚕粪、蚕尿等排泄干净,大量的熟蚕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排泄,使得蚕座中的湿度明显增加。而空气中湿度偏大时,对蚕茧的品质又有较大的影响,在多湿的环境下,蚕茧的颜色往往偏黄,有的还有一定的霉变,蚕茧的清洁度就比较低,从外观上来看品质就降了不少,另外在多湿的环境下,死蚕率会明显增加,因此该阶段养殖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蚕房内的湿度。在南方蚕区,此时蚕房内的相对湿度需要控制在70-75%范围内;在北方蚕区,由于本身空气相对干燥,上蔟期间蚕房内的湿度可控制在60-65%范围内。当室内的湿度偏低时,可在蚕房内放置水盆、悬挂湿帘等,同时适当减少通风量;而当蚕房内的湿度偏大时,需要加大通风量,必要时还要借助风扇、撒石灰等方式来调节湿度。

3、做好蚕房内通风换气,避免强风直吹

在养蚕时,是要经常通风换气的,如果蚕房内的空气不流通,蚕粪、蚕尿、剩余桑叶等相互作用,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家蚕长时间在相对浑浊的环境下生长时,想要不出现蚕病都比较困难。上蔟期间蚕房内的空气是否清新,对蚕茧的品质同样会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熟蚕在大量排泄蚕粪、蚕尿时,更是要保持蚕房内空气相对流通,因此上蔟期间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不过此阶段的通风换气是有一定讲究的。在上蔟初期时,要适当减少通风量,不能直接吹着蔟具,这主要是因为熟蚕在找作茧位置时,一旦有强风吹进蚕房,熟蚕会认为这样的地方是不安全的,容易集中向没有风的地方找适合作茧的地方,这样双宫茧的概率就明显增加。当蚕开始吐丝作茧时,虽然地方固定下来了,但在通风换气时,同样不适合直接强风吹入,因为直接有强风的地方,蚕茧上的水分会偏低,容易提前老化,不利于正常作茧。

4、保持蚕房内光线均匀

有的养殖户在选择蚕房时,没有考虑室内光线问题,在后期养殖时,才发现有的地方光线较强,而有的地方却显得黑暗,1-5龄蚕期,蚕往往会有一定的趋光性,但进入熟蚕阶段时,会向相对暗的地方聚集,无形中造成了小范围内养殖密度过大,吐丝作茧时很多蚕丝容易搅合在一起,双宫茧、多宫茧的概率就明显增加。在光线太强的地方,比如说有阳光直射在蔟具上,熟蚕为了躲避强光,往往会聚集在蔟具下方,畸形茧、柴印茧等异常蚕茧出现的概率就比较大,蔟具下方有较多蚕沙,熟蚕聚集后茧层的含水量会比较高,蚕茧的颜色就不会那么白,泛黄的现象较为突出,对蚕茧质量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在上蔟期间,要注意蚕房内的光线问题,尽可能不出现明显的明暗之分,特别是在开窗通风换气时,也要观察蚕房内的光线是否符合要求。

5、适时清理蚕沙

熟蚕上蔟后,要观察熟蚕的上蔟定位情况,当大部分熟蚕定位成功并开始作茧时,就要着手处理蚕沙问题,有的养殖户在蚕上蔟后,一直将蚕沙留在蚕座中,后期摘蚕茧时,会发现不良茧偏多,而且蚕茧的洁白度偏低,出售蚕茧时很难卖到相对较高的价格。此阶段清理蚕沙时,最好按照一定的规律顺利,比如先清理里面的蚕沙,依次往外处理,同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动作过大对蚕茧造成伤害,另外还应注意蔟具上是否还有暂未作茧的蚕,一旦发现有发病症状的,要及时清理干净,并且要重点留意对应蚕座中其他熟蚕的活动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有的蚕在上蔟期间发病,往往不是个别现象,有时会在1-2天内大面积出现。上蔟期间清理蚕沙,是整个上蔟环节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得当便于后期采摘蚕茧,同时蚕茧的洁白度也会明显提升,更重要的是不容易诱发一些蚕病,实现真正的高产。

6、落地蚕、青头蚕需要分开处理

同一批蚕达到上蔟时间时,理论上来说整齐度会相对较好,但在实际上蔟时,经常可以看到部分蚕并没有按时上蔟,有的蚕吃了蜕变激素后,蚕体透明度未明显变化,依然保持着5龄蚕后期的状态,习惯性把这种蚕成为青头蚕,如果大部分蚕已经上蔟了,蔟具上还有青头蚕在活动,那么养殖户需要及时挑拣出来,单独饲养,需要喂食桑叶的要继续,等到上蔟条件具备后再安排上蔟。另外还要观察是否有落地蚕,家蚕上蔟时有一定的向上性,喜欢往高的地方爬,有的蚕在寻找作茧的地方时,由于自身不注意,或者其他外界因素干扰,容易掉下来,也称之为“落地蚕”。无论是落地蚕还是青头蚕,养殖户都需要及时进行处理,该喂食桑叶的要接着喂,该安排上蔟的要继续上蔟,只有分开处理妥当了,蚕茧的产量就不会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

7、人员不宜频繁进出蚕房,做好鼠害、蚕蝇等防范措施

在对蚕房管理时,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要加强人员进出管理,此管理是贯穿整个养蚕过程的,1-3龄蚕期,由于桑叶进食量相对较少,除沙次数也不需要那么多,进出蚕房的次数相对少些,4-5龄阶段,由于喂食桑叶的次数和除沙的次数明显增加,人员进出蚕房的频率也加大。上蔟后,有的养殖户认为可以随意进出蚕房,在清理蚕沙时也没有做一些防范措施,觉得没有必要,实际上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在上蔟期间,蚕需要有相对安静的环境,人员进出过于频繁时,容易惊扰熟蚕正常吐丝作茧。另外一些蚕蝇、飞虫等容易进入蚕房,家蚕蝇蛆病出现的概率就明显增加,容易降低蚕茧产量,还有一个防范措施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得阻止老鼠进入蚕房,蚕房内蚕沙、蔟具、蚕架等东西较多,再加上温湿度相对适宜,老鼠也是喜欢在蚕房内活动的,而老鼠的出现容易传播蚕病,把蚕茧咬破后还会影响蚕茧质量,因此要多加防范。

8、防止出现中毒现象

养蚕时,不仅要注意1-5龄阶段喂食干净的桑叶,桑叶上不能有农药残留,防止家蚕出现中毒现象,而且在上蔟后,同样要注意防范中毒现象,只不过防范的对象出现了一定的转移。在1-5龄蚕期时,重点防范的对象是桑叶,只要桑叶是干净安全的,那么就很少会有中毒现象;而在上蔟期间,需要防范的不是桑叶,而是蚕房内的通风性。在养春蚕或者晚秋蚕时,有时在上蔟期间蚕房内的温度不够,养殖户会在蚕房内放置一些火盆,在里面烧一些炭火,利用这样简单便捷的方式进行增温,另外还会减少蚕房通风次数和时间,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生炭火,很容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现象,正在作茧的熟蚕中毒后会减少吐丝量,严重的会直接坏死在蚕茧内。因此,在调节蚕房内温湿度时,要注意室内的空气流通,防止蚕在上蔟关键时刻出现中毒现象。

总之,蔟中保护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蚕茧的产量是否达到预期,另外对蚕茧的洁白度有较为直接的影响,这需要养殖户认真落实好各环节,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减少管理不当带来的影响。为了实现蚕茧高质高产,上蔟阶段同样不能马虎大意,需要落实的事项一个都少不了,从个人以往的养殖经验来看,只有养殖户认真落实好以上8个要点,基本上就把蔟中保护环节处理得当了。

桑蚕高效养殖技术

马晶媛 高级农艺师

桑蚕业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同时,桑蚕也是桑蚕业区域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是人们并不了解桑蚕的经济价值,从而致使桑蚕业养殖一直都是靠天吃饭,养殖人员的养蚕技术并没有实现。因此,想要改变当前的养殖状况以及人们的经济状况,就需要在桑蚕业中应用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同时还要将桑蚕的功效进行提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度,增加经济收入。在桑蚕养殖业中利用省力化高校养殖技术,可以让养殖者同时养殖5~8种类型的家蚕,不仅可以使蚕农的工作量降低,同时还能使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使养蚕小组和养蚕合作社的开设就变得更加的有意义,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能促进桑蚕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的发展。

一、小蚕养殖技术

小蚕的生命力、抵抗能力都比较的脆弱,因此在进行饲养小蚕时,其生活的环境、光照、湿度以及温度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这些条件都不达标,那么小蚕就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还有可能导致部分的小蚕死亡。笔者认为,在对小蚕进行饲养时,必须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

1.1养蚕室的温度与湿度。在养殖小蚕时,想要小蚕能够健康的成长,最重要的就是调节好蚕室的湿度和温度,这样才能使小蚕的发育有一个更好的保障。一般情况下,28℃是1龄蚕虫最合适的温度,干湿度应该保持在1度左右。而2~3龄的蚕所需要的温度则为26℃~27℃,干湿度则保持在1~1.5左右。在进行1~3龄蚕养殖时,可以采用相应的措施保障蚕室的高温湿润,例如:塑料薄膜,这样可以有效的促使小蚕的发育。

1.2桑叶的选择。由于小蚕的抵抗能力比大蚕的差,因此,在桑叶的选择上就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严格选择优质、新鲜的桑叶。同时,在给桑前,需要把桑叶切片,然后再把桑叶给蚕虫,其桑叶的大小最好是小蚕体积的1~1.6倍。在一般的情况下,给桑的时间是6个小时1次为最佳。

1.3眠起管理。在小蚕养殖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小蚕的眠起管理,这主要是因为小蚕的生理特征是在随着眠起在逐渐的发生变化。眠起的管理工作有很多种,其主要包含:饱食就眠、提青分批以及眠除等方面的工作。小蚕在进入睡眠之前通过加网把残渣和蚕粪处理干净就是所谓的眠除;饱食除眠主要是指在小蚕进入睡眠之前,要进行除眠工作,同时还要进行给桑工作,1~2次为最佳,让小蚕吃饱了之后在进入睡眠;而提青分批则是把不同时期入眠的小蚕进行分隔饲养,确保所有的小蚕都能同时进入睡眠状态。在小蚕睡眠的期间,如果仍有小蚕没有进入睡眠,就必将这些蚕引出来单独饲养。此外,在小蚕进入睡眠后,不仅要做好保护工作,同时还要将蚕室的温度降低,调整蚕室的干湿度,此时的干湿度则应该保持在1.5~2度左右。

1.4晌食处理。当小蚕从睡眠中醒来进行第一次给桑就是晌食。这时候的给桑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主要控制给桑的质量、时间以及数量,同时还要做好小蚕的消毒工作等。

二、大蚕养殖技术

大蚕一般都是指4龄~5龄的蚕虫,大蚕饲养的环境条件与小蚕饲养的环境存在着一些区别。虽然大蚕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要比小蚕强,但是在饲养大蚕时,蚕室的温度也要严格的控制,高温湿润的情况一定不能出现,如果室内的温度、湿度等没有调节好,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蚕虫的生长以及结茧的质量。此外,蚕座也要保持卫生,定时用新鲜的石灰粉对蚕座和蚕虫进行消毒。对于4龄蚕来说,桑叶的数量一定要给足,因为4龄蚕是丝腺成长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最重要的时期,所以,在这段期间一定要保障桑蚕有足够的营养,这样才能使蚕结出高质量的蚕茧。

三、注意事项

应该注意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蚕蛹抗生素,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添加蚕蛹抗生素,这样才能使蚕虫更好的发育,避免桑蚕发生各种疾病。但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添加次数不要超限,否则易使桑蚕营养和生理代谢失去平衡,造成桑蚕体虚多病,抵抗能力下降,给病原菌入侵创造机会。实际生产中多采用三龄起蚕和4龄第2天、5龄第3、5天各添食500万单位氯霉素,以防蚕病。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桑蚕养殖业中,必须要重视桑蚕的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这样才能生产出精美的丝绸产品。在桑蚕养殖时,由于蚕虫对生长条件要求苛刻,而且自身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又弱,所以要养殖中必须要根据当地的条件,对养殖期间各个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处理,这样才能使蚕茧质量、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促进当地的发展。

相关问答

蚕蛹养殖技术-花野自然

养蚕需要准备好蚕室、蚕具以及桑叶,养之前要先消毒,减少其患病的可能。养蚕的时间一般在春季和夏季,避免高温高湿,注意环境通风。幼蚕需要喂养鲜嫩...

蚕蛹的养殖方法?

一、养蚕前的准备:在种好桑叶的基础上,准备好蚕室、(养一张蚕大概需要30㎡的室内面积。和差不多十平方米左右的食物储藏室!)蚕具;养蚕前7天,用1%的强氯精...

蚕蛹怎么养殖?

1.以蝉蛹、养殖为例。一般可以在不大不少的树林或者果林中进行养殖。只要场地的土壤不潮湿、不积水,没有虫蚁或者老鼠。2.每年蝉叫的时候注意观察哪里的树林...

蝉蛹的正确养法?

1、养殖场地:一般可以在不大不少的树林或者果林中进行养殖。只要场地的土壤不潮湿、不积水,没有虫蚁或者老鼠。2、采集卵枝:每年蝉叫的时候注意观察哪里的树...

茧蛹如何饲养?

1、进行消毒养殖蚕蛹时,首先要准备器具和大小合适的纸箱,用消毒液进行冲洗消毒,然后放在阴凉的晾干,以免滋生细菌,并且要在箱底放柔软的纸或者棉布,为蚕蛹...

茧蛹的养殖方法?

1、进行消毒养殖蚕蛹时,首先要准备器具和大小合适的纸箱,用消毒液进行冲洗消毒,然后放在阴凉的晾干,以免滋生细菌,并且要在箱底放柔软的纸或者棉布,为蚕蛹...

蚕蛹的家庭养殖方法?

蚕蛹是人们常见的食用昆虫之一,家庭养殖蚕蛹的方法如下:1.准备蚕宝宝:蚕宝宝可以在宠物店购买,也可以在网上购买,注意选择大小饱满、无病虫害的蚕宝宝。2...

虫蛹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人工养殖【养蚕前的准备】:在种好桑叶的基础上,准备好蚕室、蚕具;养蚕前7天,用1%的强氯精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半斤,喷后密封24小时以上,同时,应将蚕...

蝉蛹养殖全过程?

1、养殖场地:一般可以在不大不少的树林或者果林中进行养殖。只要场地的土壤不潮湿、不积水,没有虫蚁或者老鼠。2、采集卵枝:每年蝉叫的时候注意观察哪里的树...

蝉蛹养殖技术?

1.养殖场地:一般可以在不大不少的树林或者果林中进行养殖。只要场地的土壤不潮湿、不积水,没有虫蚁或者老鼠。2.采集卵枝:每年蝉叫的时候注意观察哪里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