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鲎实现人工繁育!“海洋活化石”为何如今濒临灭绝?

央广网北京7月27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最近在位于福建罗源中华鲎人工繁育试验项目基地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鲎实现了人工繁育。

鲎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生物,有“海洋活化石”之称,它蓝色的血液更是重要的试剂制品的来源。近年来,因为环境变化以及人类的过度捕捞,中华鲎急剧减少,在2019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出于保护和利用中华鲎资源的目的,2020年,福建淡水水产研究所对23对中华鲎进行了人工繁育。经过两年多研究和实验,项目已初步实现中华鲎在人工环境中的自然产卵和高质量孵化。

中华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古老生物?生存数亿年,为何如今濒临灭绝?中华鲎的人工繁育和野外放归需要注意什么?

不折不扣的“海洋活化石”

中华鲎是一种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属于肢口纲螯肢亚门动物,被称为“海洋活化石”,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翁朝红介绍,全世界的鲎只有4种,一种分布在美国东海岸,其余三种均分布在亚洲。我国只有两种,其中,中华鲎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沿海海域,圆尾鲎主要分布在珠江口以南的海域。

中华鲎一生需要三种生活环境。在夏季,母鲎会背着公鲎来到高潮区的海滩产卵,这些鲎成对出现,被称为“夫妻鲎”。卵孵化后,中华鲎幼体则到潮间带的泥沙里蜕皮成长,一生需要蜕皮16~17次,生长发育过程相当漫长。长大以后,中华鲎才会到浅海中生活。

鲎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恐龙还早,期间经历了几次生物大灭绝事件都顽强生存了下来。一方面,鲎又称“钢盔鱼”,骨骼坚硬,其形态特点对自身起保护作用,即使是卵,也有一层厚厚的卵壳。另一方面,鲎的生长活动缓慢,需要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蜕皮生长,是相对长寿的物种。其次,鲎大部分时间隐遁到泥沙里,只有在退潮时幼鲎才会出来觅食,很少受到天敌的威胁。

生存数亿年的它为何如今濒临灭绝?

这样一种在地球上生活了上亿年的生物,如今在我国种群数量却急剧减少,翁朝红介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栖息地破坏严重。中华鲎对栖息地环境有一定要求,必须要在含沙的高潮区海滩里产卵,也必须在泥沙比例适当的潮间带生活,这样的环境一般分布在沿岸的内湾里,但如今几乎被填海、围海等人类活动破坏殆尽。

其次,中华鲎的过度捕捞现象严重。一方面,沿海都有吃中华鲎的历史,将其作为一种海鲜。虽然中华鲎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隐蔽性捕捞屡禁不止;另一方面,中华鲎蓝色血液中的一种特殊细胞遇到细菌内毒素会发生凝集反应,且反应尤为强烈。根据这一原理,人类将鲎的血细胞制成鲎试剂,这是国际范围内标准的内毒素检测试剂,“鲎试剂”的出现与使用也是鲎被大量地捕捞的原因之一。

增殖放流 别想的太简单

要保护这样一个濒危物种,既要保护好栖息地,也要进行人工的增殖放流。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工程师陈志介绍,中华鲎的人工繁育对环境的要求极高,水质、水温、饵料三者缺一不可,罗源能成为新的繁育基地,不仅是因为近年来养殖退养,沙场多、水质好,更为关键的两点在于:罗源本地养殖的贝类和沙蚕能够为中华鲎的养殖提供持续的饵料来源,且水温能够控制在28~30℃,制造恒温环境。

人工繁育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将其放归大自然。翁朝红介绍,放流也需要遵守科学规律:一是放流动物要合适。比如圆尾鲎生活在南部海区,因此在福建只能放归中华鲎而不能放归圆尾鲎;二是发育阶段要合适。比如,要放哪一个阶段的幼体?刚孵化出来的是否能够放流?三是放流地点要合适。比如,幼体阶段的中华鲎生活在潮间带,因此不能放生到大海中;四是放流时间要合适。比如,冬季温度低于18℃时,中华鲎会进入冬眠状态,只能等到春夏水温升高时才能放流。放也不能选在涨潮时,而应该在退潮前后两小时进行。

目前,罗源实现中华鲎人工繁育孵化率可达60%。陈志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优化人工繁育,开展中华鲎种质资源恢复技术的研究,做好中华鲎栖息地的调查工作,并联合政府、科研院所等开展公益宣传,提高大众保护中华鲎的意识。

监制:梁悦

记者:富赜 杨扬

编辑:罗江 彭毓姬

我国科学家为唯一存活4亿多年的中华鲎研制“营养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鲎专家组联合主席单锦城教授宣布上海海洋大学胡梦红团队成为亚太区鲎观测站网络计划成员,肯定了该团队在中华鲎人工养殖和物种保护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记者获悉,胡梦红团队在鲎营养需求和体能恢复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已筛选出可使鲎免疫机能快速恢复的营养补剂和注射针剂,为稚鲎人工增养殖和成鲎体能恢复提供了技术支撑。

鲎是地球上唯一活了4亿多年仍保留其原始相貌的物种。作为四次物种大灭绝中存活下来的佼佼者,鲎熬过了地球上生物灭绝“最黑暗时期”,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在鼎盛时期,鲎有上百种,随着人类活动加剧,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捞,目前全世界仅存四种鲎,即分布在北美洲东岸至墨西哥湾的美洲鲎和亚洲地区的中华鲎、南方鲎和圆尾鲎。

图为野生中华鲎,研究团队供图

中华鲎原产于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沿海地区,在我国长江口以南广大海域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均有分布。随着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捞,中华鲎种群开始急剧减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中华鲎定为濒危;2021年2月,中华鲎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图为养殖的中华鲎,研究团队供图

长三角海域曾是中华鲎在中国最北的故乡,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中华鲎无法回到它们曾经的最北故乡。如何保护这一比恐龙还要古老的“活化石”?如何为其北归之旅保驾护航?胡梦红团队从2008年开始苦心钻研,围绕中华鲎种群资源调查、营养学、生理学、免疫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为鲎种群保护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2017年,该团队开始与我国鲎试剂龙头企业北海市兴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合作,针对中华鲎野外种群急剧下降的问题,胡梦红提出人工繁育大规格稚鲎人工培育以野外增殖放流,恢复成鲎免疫机能后放归原海域是最有效的解决对策。

图为注射了荧光标记物的小鲎,研究团队供图

然而,如何养好中华鲎是一道难题。胡梦红团队将绿色水产养殖技术与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相结合,通过调整养殖环境,评估营养需求,设计不同年龄段饲料配方,保障稚鲎健康生长,促进成鲎免疫机能快速恢复,使得这类远古而来的“蓝血居民”有了“营养餐”护身。

图为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正在做相关实验,研究团队供图

胡梦红介绍,团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完善现有的中华鲎饵料配方,优化现有养殖模式,将高效绿色水产养殖技术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推进产业合作和物种保护。

IUCN鲎专家组亚太区鲎工作组联合主席、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关杰耀教授评价:“胡梦红团队让中华鲎吃上了‘爱心营养餐’,为鲎资源的养护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问答

中华鲎可以人工养殖吗-土流网

[最佳回答]目前中华鲎暂时不能进行人工养殖,只能进行暂养,也就是说养殖一段时间。如果人工养殖的时间过长,它们就会出现贫血的状现象,最终就会死掉,最长的养殖...

鲎的人工养殖?

养殖注意事项1、中华鲎的摄食量受水温的影响很大,水温在20—28'E时,食欲最旺盛;水温在20'E以下,摄食量逐渐减少,低于15C时,几乎不摄食,因此,投饵量要根据...

中华鲎可以合法养殖吗?

是非法的。中国鲎不可以养殖,是国家禁止的。中华鲎是广西、广东、福建重点保护动物,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捕杀、收购、加工携带。鲎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列...

中华鲎血是干什么用的?

中华鲎血中有一种血蓝蛋白,可以提炼成具特殊医疗用途的试剂及抗病毒新药,因此具有极高的经济及科研价值。鉴于野生中华鲎被过度捕捞而成为濒危物种,人工孵化...

鲎实验的原理和结果?

鲎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将鲎的神经元和人工的电极连接起来,测量神经元产生的电信号。实验结果显示,当刺激鲎的皮肤或眼睛时,会刺激大脑中对应区域的神经元,导致...

三亚哪里能吃到平价海鲜?_马蜂窝问答-马蜂窝

[回答]说起海鲜加工,在三亚众多的海鲜加工市场中,第一市场是不可不说的地方,这里在早起的海鲜加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人们痛斥海鲜天价的时候,一种可...

剖宫产手术指征有哪些

[回答]剖腹产的指征有骨盆的因素,胎儿的因素还有产妇的因素。骨盆狭窄导致抬头不能入盘就会导致难产,胎儿过大或者胎位不正,产妇过度紧张,产妇孕期合并其...

以中国命名的动物?

中华鲟中华鲟是鲟鱼家族中的巨星,有“水中大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但中华鲟并不是我国独有物种,因为它是洄游性鱼类,所以在...

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发明(要自己想的)要自己想的_作业帮

[回答]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3、...

【有关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的一种科学知识,要长点】作业帮

[回答]大自然的启示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2.从萤火虫到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