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水环境,从养殖池塘开始。这个新时代的治水故事在羊城上演。
2019年2月,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完善循环水和进排水处理设施,支持生态沟渠、生态塘、潜流湿地等尾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探索建立养殖池塘维护和改造长效机制。2019年12月,广州市全面完成经营连片50亩以上池塘养殖水生态治理任务,并收集了花都、南沙、番禺、白云、增城和从化等主要养殖区171份治理后的水质监测数据,监测面积达5.37万亩。广州率先开启“以渔治水”新局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科学布局合理规划
这次池塘养殖水治理牵涉1万多位养殖户的利益,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为此出台《广州市池塘养殖水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养殖水治理专项工作组,全力推进池塘养殖水治理工作。
早在2017年,广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工作启动,明确划定养殖水域滩涂的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三类功能区,制定各功能区管理要求规范。2018年,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珠江水利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等专家制定《广州市池塘养殖水生态治理技术指导意见》等指导文件。这次池塘养殖水治理行动,以规模养殖场、连片养殖场养殖水治理为重点,对由市河长办纳入小微水体的全市1320个鱼塘开展逐一摸查,对不同类型的鱼塘实施分类治理意见。
为有效开展治理工作和加快治理进度,广州市级财政通过统筹整合农田池塘基本建设资金、渔业柴油价格补贴切块剩余资金,还对符合工艺标准要求的池塘养殖水治理进行定额补贴。创新财政补贴机制,制定专门的《广州市池塘养殖水治理财政补助与验收方案》,明确补贴标准,明确采用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财政补贴。
精准施策摸清底数
这次行动开展了全市池塘养殖基本情况普查,摸清全市池塘养殖户数、池塘养殖分布、池塘面积、池塘个数、养殖品种结构和池塘养殖水排放情况等情况,完成全市池塘养殖户《水产养殖现场调查记录表》,确定池塘治理点数,并开展了池塘养殖水排放水质和池塘外环境水质的检测,通过检测数据的对此分析,结合摸查情况,客观综合评估全市池塘养殖水排放对环境水体的影响,形成综合评估报告。
2019年,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养殖水生态治理技术指导及水质动态数据监测。各区还在养殖水治理行动中开展了第三方资质机构对养殖水水质普查监测工作,主要以总氮、总磷和CODMn等三项指标为主。截止到2019年10月,形成了广州市番禺区、南沙区等6大主养区3830个养殖池塘(计11.86万亩)的水质检测报告。
试点先行形成示范
这次治水结合广州市几种典型的养殖模式,对4个水产养殖企业(花都2家,番禺、南沙各1家)的养殖水治理行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水质动态检测和效果分析;还开展了池塘养殖水生态治理技术示范与试验,进一步研究现有生态治理工艺的优化和新技术集成,进行了总体评价并做出了相关建议,进一步指导池塘水治理工作。
此外,全市还在花都区完成了建设池塘养殖水治理示范点,组织召开现场推进会,明确建设标准和治理要求,全面开展池塘水检测和治理工作。随后,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总结花都区的治水经验并在全市推广。各区通过开展养殖水体标准化或简化工艺生态治理养殖水措施。
三年计划二年完成
在今年颁发的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淡水池塘环境生态工程调控与尾水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成为广东省技术发明奖类唯一的农业项目。据悉,该项目以广州为重要的试验区域,持续研究十余年,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改进,取得了技术突破。而《广州市池塘养殖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正是由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谢骏牵头完成的,同时,谢骏也是广州市池塘养殖水治理技术咨询专家团队成员。
到2019年12月23日,广州市已完成池塘养殖水生态治理任务。通过对总氮、氨氮、总磷、CODMn水质数据分析,各区成效显著,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三年计划二年完成,广州既完成了治理任务,又有力地保障了广州市民能够享用高品质的水产品。广州的治水行动引领了广东乃至全国的养殖环境修复工作,为广东省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及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以渔治水”的绿色画卷正在羊城大地铺开。
来源:海洋与渔业
记者:廖静、金亚平
一、技术名称
池塘养殖水生态治理循环利用技术。
二、技术概述
为减少渔业养殖水对环境水体的影响,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促进养殖渔业转型升级。2018年9月,经广州市政府批准,广州已全面开展《广州市池塘养殖水治理三年行动》(穗农函〔2018〕134号)。计划完成经营连片50亩以上养殖场约18.9万亩池塘养殖水检测治理任务。由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组织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等专家联合制定《广州市池塘养殖水生态治理技术指导意见》(穗农函〔2018〕1548号),形成池塘养殖水生态治理循环利用技术。该技术依据水域生态学原理,对原有水产养殖池塘实施改造,按一定比例形成养殖区和水治理净化系统,通过管道(生态渠)将养殖区和水治理净化系统连结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全人工控制的整体。养殖水经过系统内净化处理后大部分循环使用或少量达标排放。该技术对促进渔业绿色生态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增产增效情况
根据不同养殖品种,100亩养殖池塘建立池塘养殖水标准处理工艺3-10亩或简化处理工艺2-5亩。通过处理后的水完全达到养殖标准,绝大部分循环利用,极少部分也达标排放。通过池塘养殖水生态治理后,池塘养殖水水质明显改善,可达到相当于地表水Ⅳ类水标准,将治理后的养殖水循环再利用,不仅让养殖水产品提质增效,有效保障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更是明显改善了生态环境。
四、技术评价情况
2019年,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养殖水生态治理技术指导及水质动态数据监测。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罗非鱼、草鱼、虾及草龟等常见养殖品种的典型养殖水治理动态监测。同时收集了广州6大主要养殖区171份治理后的第三方水质监测数据(总氮、总磷、CODMn),监测面积达5.37万亩。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开展养殖水治理行动,广州市养殖水生态治理措施有效,治理效率高,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整体上,总氮总磷去除率均在70%以上,CODMn去除率近40%。治理后的养殖水100%达到养殖水排放二级标准,67.8%达到养殖水排放一级标准;同比,68.4%和84.8%以上分别达到地表水Ⅳ类和Ⅴ类水标准。实现池塘养殖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五、技术要点
《广州市池塘养殖水生态治理技术指导意见》节选。
1、池塘养殖水治理流程
根据排放或循环利用需要可分为标准处理工艺和简化循环工艺两大类。
标准处理工艺:处理后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可循环使用或达标排放。主要包括养殖池塘——排水渠(管道)——沉淀池——过滤坝(池)——曝气氧化池——生态净化池——养殖池塘(外部河道)等处理工艺流程。
简化处理工艺:可减小池塘污染,池塘养殖水处理后循环使用。主要包括养殖池塘——排水渠(管道)——生态循环池——养殖池塘的内部循环流程。
图1 池塘养殖水生态治理标准处理工艺和简化处理工艺示意图
2、池塘养殖水治理设施占比面积
池塘养殖水治理标准处理工艺设施包括排水渠(管道)、沉淀池、过滤坝(池)、曝气氧化池、生态净化池等,其总面积须达到所要治理养殖总面积的一定比例,根据不同养殖品种,其设施面积占比建议如下:
1.虾、蟹类: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斑节对虾等,水治理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5%,青蟹为3%。
2.太阳鱼、加州鲈、黄颡鱼、杂交鳢、斑点叉尾鮰等鱼类,水治理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8%。
3.龟鳖类等品种,水治理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10%。
4.其它品种(如四大家鱼、罗非鱼等),水治理设施总面积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6%。
池塘养殖水治理简化处理工艺搭配的生态循环池,一般要求其总面积须达到所要治理的养殖总面积的2%以上,且不小于标准化处理工艺面积的1/2。
图2 池塘养殖水生态治理标准处理工艺流程图
图3 池塘养殖水生态治理简化处理工艺流程图
3、池塘养殖水治理设施与设备
排水渠(管道):养殖场原有水渠可通过加宽和挖深等方式,提高渠道排水能力。养殖区域内若无可利用的渠道,可通过管道直接将养殖排放水汇集至沉淀池。
沉淀池:主要用于水体中悬浮物质的去除。沉淀池需布水均匀,在沉淀池前后各设置一条布水沟,增加水的缓冲,保证沉淀池布水均匀,防止短路流和死水区。同时,在沉淀池中可种植睡莲等浮叶植物,或布设生态浮床,稳定期覆盖面积不低于沉淀池的60%。沉淀池面积占治理设施总面积的30~40%,尽量设置在养殖场交通相对便利的位置,便于捞取处理沉淀物。
过滤坝(池):在沉淀池与曝气氧化池之间建设过滤坝(池),填充滤料可选择碎石、棕片、陶瓷珠等多孔吸附介质,可结合景观效果种植部分植物,进一步滤去水体中悬浮物。过滤坝(池)可采用两排空心砖搭建外部结构,坝宽不少于2米,空心砖孔方向与水流方向保持一致。
图4 过滤池(坝)示意图
曝气氧化池:曝气氧化池面积占治理设施总面积10%左右,铺设曝气盘或微孔曝气管,增加水体中溶氧量,加快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若底泥较厚,应铺设地工膜作为隔绝层,防止底泥污染物的释放。同时布设生态浮床,面积不小于曝气池10%。
生态净化池:生态净化池面积占治理设施总面积40~50%,主要利用不同营养层次的水生生物最大程度去除水体污染物。池内可种植沉水、挺水、浮叶等各类水生植物,以吸收净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覆盖面积不小于生态净化池40%);可适当放养滤食性水生动物。一般生态净化池底部种植沉水植物(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浮叶植物(如睡莲),四周种植挺水植物(茭白、美人蕉、鸢尾等)。
生态循环池:通过去除水体污染物,增加水体溶解氧,实现养殖水体的高效率循环利用。池中配置喷泉式曝气机等活水设备,种植挺水、沉水、漂浮植物或生态浮床等。稳定期水生植物覆盖面积达到水面的60%以上,同时投放滤食性水生动物。
4、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池塘养殖水经治理后循环再利用或达标向外排放。采用池塘养殖水治理标准处理工艺的,治理后对排入河湖的养殖水的COD、总氮、总磷等主要指标不低于受纳水体的水质目标。采用池塘养殖水治理简化循环工艺的,要达到养殖水质要求,循环再利用。
六、推广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已完成经营连片50亩以上养殖场约18.9万亩池塘养殖水治理面积任务。
七、适宜推广区域
适合在池塘养殖区域进行推广。
八、注意事项
1. 必须保持电力供给,保障鼓风曝气系统、喷水活水设备正常运行。
2. 确保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正常运行,稳定期水生植物覆盖面积达到治理要求。
3. 定期检查和清理过滤坝(池)系统,保证过滤坝(池)正常运行。
4. 搭配一定比例的滤食性水生动物,提高工艺流程净化效率。
5. 为充分实现净化后的养殖水循环利用,要尽量增加养殖水沉淀、曝气和净化时间。
九、技术依托单位
联系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天鹿北路468号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510520
联系人:蒋天宝
联系电话:020-87219927
电子邮箱:gzsc@gz.gov.cn
来源: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相关问答
生态修复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协助已退化、损害或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获得改善、恢复或重建,进而增强其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维护生态平衡。对于已经受损或破...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水产养殖与水环境污染之间是不是一个简单的等号关系?是不是所有水产养殖的品种和养殖方式都会带来水生...
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下称计划),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建议》提出,加强水生态保护。这体现了维护我国水系健康的重要性、紧迫性,是保障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对于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统...
[回答]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物质资料之一,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期乡村治理的内容:1、农村“四治”农村“四治”指的是“治垃圾、治污水、治厕所、治村容村貌”。2、农村“三清一改”农村“三清”主要是指...(2)清...
这主要是因为长江流域抗生素浓度偏高,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而源头则是抗生素的滥用,滥用的抗生素进入自然界的循环中,最终危害人体的健康。复旦大...
感谢邀答:一、概述我国渔业总体产业规模庞大,且增长较快冷水鱼是鱼的一个种类,主要是人们按照鱼类对于生活环境,尤其是水温的要求,高于20-23度水温就不...主要...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防城江流域水环境,防治水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