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苗
在选择蟹苗的时候,需要注意选择颜色分布比较均匀,而且活泼好动,体格大小规格都比较匀称,而且需要四肢比较健全的品种,而且要注意观察它的壳子,不要有斑点,没有病害,以及没有损坏的毛蟹蟹苗进行饲养,一般这样的毛蟹的成活率都会非常高,同时它的生长速度以及它的繁殖能力也会比一般的毛线要强15%左右,所以选择蟹苗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
2,放养
在放养毛蟹之前,需要将蟹苗进行消毒,以免污染到水质,以及影响到其他蟹苗的健康生长。首先把蟹苗放进稀释过的消毒液体中浸泡1个小时的时间,然后放养的水深设置在1米5或者是两米左右,其中水的温度也应该注意调控,最适合蟹苗生长的温度在20度到25度之间。
等到一个月后,蟹苗慢慢适应了水温之后,可以适当的降低一些,而且在消毒之后的蟹苗观察一段时间没有异常的反应,再把它放进养殖场当中。最后就是养殖的密度一般,一个池塘可以放养300字蟹苗这样蟹苗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及摄入食物的量也比较充足,非常有利于毛蟹的成长。
3,育苗育肥
最适合毛蟹生长的季节,需要把握住这个机会给毛蟹投食一些比较有营养的物质,而且高蛋白的物质,需要每天补充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这样能够促进毛蟹快速的成长,达到快速育肥的效果,
一般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比如说小麦,玉米,南瓜。等其他谷物质饲料,那么在秋季9月份的时候,也就是大闸蟹育肥的关键期间,要在养殖场内多添加一些螺蛳,小鱼,小虾以及河蚌的密度,提高毛蟹的食欲以及饲料的转换性,使毛蟹快速的达到育肥的效果,而且生长的比较肥美,可以提高产值和产效。
4,日常管理
要随时观察养殖场中的水质情况,良好的水质是毛蟹生长的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在春秋季节的时候,这两个季节温度比较温和,所以一般半个月换一次水就可以,但是夏天的温度比较高,特别容易滋生细菌,所以七天左右就需要换一次水,冬季的温度比较下降的比较快,不容易产生病害,所以30天换一次水,其次需要每隔15天时间给养殖场进行消毒。
PS (喜欢的朋友们点点关注啦)
河蟹在我国有很广的分布范围,北到鸭绿江,南到雷州半岛,凡是与海洋相通的江河湖泊基本都有出产。我国南、北方出产的河蟹存在品质上的差异,产自长江流域的河蟹品质最好 。有学者经过形态学研究认为,我国出产的河蟹并非都是中华绒螯蟹,还有一部分是中华绒螯蟹(分布在华南地区)。
阳澄湖大闸蟹闻名全国,在这里出产的大闸蟹有典型的青背、白肚、金爪、黄毛 等特征,体质强健,肉味鲜美,因此又被称为“中华金丝绒螯蟹 ”。那么,个大味美的高品质河蟹是如何养成的呢? 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河蟹(Chinese Mitten Crab)的外观
河蟹的腹部: 河蟹的腹部呈扁平状,共有7个体节组成,俗称“蟹脐 ”。雌蟹和雄蟹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腹部,雄蟹的蟹脐比较尖,第1-2节演变成了交配器;雌蟹的蟹脐比较圆,称为团脐 ,第2~5节都有附肢,上面的刚毛具有粘附受精卵的功能。另外,发育成熟的精巢称为蟹膏 ,发育成熟的卵巢称为蟹黄 ,蟹膏和蟹黄的营养价值都很高,这是衡量商品蟹市场价值的重要指标。▲中华绒螯蟹的雌雄外观对比(左图为雌蟹,右图为雄蟹)
河蟹的食性: 在自然环境中,河蟹是典型的杂食性甲壳动物,喜欢摄食螺类、虾类以及水生昆虫等,同时也吃植物性饵料,比如盐紫菜、浮萍、苦草等水生生物,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 。通过对野生河蟹进行解剖,研究人员发现,河蟹的胃容物以水草为主,这是因为在自然环境下“荤食”并不容易获得。但即便长期吃素,河蟹也不会饿死,只是生长速度会变慢而已。河蟹对水温的适应: 在1~35℃的水温环境下河蟹都能够存活,最佳的生长温度为20~28℃,当水温低于10℃或者高于30℃时,河蟹的摄食量就会明显减少,低于6℃时就会停止摄食,甚至出现死亡现象。蟹农经常说两句俗语,分别是是“西风响,蟹脚痒 ”和“蟹立冬,行无踪 ”,这两种现象描述的都是河蟹的生殖洄游现象。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份,性成熟的雌雄河蟹会不约而同地回到河口地区交配产卵。也就是说,只有在与海洋相通的内陆河流中,中华绒螯蟹才能自然繁殖。
▲中华绒鳌蟹的生活史
河蟹一般在淡水中生活并肥育6~18个月,度过1-2个冬季,才能达到性成熟,此时的大规格河蟹被称为“黄蟹 ”。到了秋天,黄蟹继续生长,完成生命中最后一次蜕壳之后,性腺就开始快速发育,此时河蟹的两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甲壳的颜色由原来的黄色变为墨绿色,这一阶段的河蟹被称为“绿蟹 ”。
绿蟹的体重大多在100~200克之间,它们“随波逐流”,回归大海,就是为了完成一生中最重要的使命——繁殖。在河口地区,水温只要在8℃以上,盐度在8~33之间,河蟹就会开始交配。河蟹的受精卵直径大约为0.3毫米,酱紫色,像一串串小葡萄,30万-50万枚受精卵组成的卵群会紧密地粘附在雌蟹腹部的刚毛上,此时的雌蟹又被称为“抱卵蟹 ”。
在母蟹的保护下,河蟹受精卵的孵化率一般高达90% ,受精卵孵化后就变成了蚤状幼体 (注:河蟹的早期发育要经历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和仔蟹三个阶段)。蚤状幼体具有集群、趋光的习性,经过5次 蜕皮后才能变为大眼幼体 ,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蟹苗 ”。蟹苗性情凶猛,食性杂,爬行能力和游泳能力都很强,再经过一次蜕壳(也就是第6次 蜕皮)就进入了仔蟹 阶段。
▲▲河蟹的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
注 :河蟹的一生要经历大约15 次蜕壳,早期的蜕皮频率快,后期蜕皮的间隔时间会越来越长。与其他虾蟹类一样,河蟹也只有经过蜕皮才能够生长,在饵料丰富、水质清洁的水体中,河蟹蜕壳频率高,生长速度快,反之则生长极慢,甚至长时间都不蜕壳。河蟹在国内无疑是最有名的食用蟹类,然而到了国外,河蟹的待遇就大不相同了。早在1995年,英国格林威治的居民就在泰晤士河中捕捞到了中华绒鳌蟹。在欧美等国,运输活的中华绒鳌蟹是非法的,他们担心河蟹可能会传播到其他水域,对当地的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河蟹的“通缉令”
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通过比较重要经济鱼类鱼卵的粒径大小,科学家发现包括虹鳟、三文鱼在内的多种鱼类都可能受到中华绒蟹的潜在威胁。众所周知,虹鳟、三文鱼等鲑鳟鱼类都需要到洄游到淡水河流中产卵,泛滥的绒鳌蟹会大量捕食鱼卵,从而对当地的渔业经济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
▲各种鱼卵的粒径与河蟹的大小比较
河蟹第一次被带到欧美各国,最有可能的方式是通过商业货船 ,时间大概是在1900年。在船只的在压舱水中,可能存在中华绒鳌蟹的受精卵或者初孵幼体,其体长也只不过在1.7~5mm 之间,很难被发觉。等到了港口,水箱的水被排出,绒螯蟹的幼体就这样成功地在“异国他乡”登陆靠岸。
除了“偷渡”,人为引进也是中华绒鳌蟹“漂洋过海”的重要原因。 美国五大湖曾多次引进中华绒鳌蟹,但可能由于“水土不服”,中华绒鳌蟹目前尚未在五大湖成功定居。德国于1912年首次引入河蟹,到了1936年,河蟹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泛滥成灾,德国仅从威西河就清除了220吨河蟹。大量的河蟹破坏了捕鱼网与当地的水电大坝,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000万欧元。
目前,商品河蟹的规格都在100克以上,并且规格越大,市场价格就越高,而达不到100克的小河蟹,价格却低的可怜(比如乌小蟹)。可以说,河蟹养殖的出路就是高品质、规格大,为此做好以下6点非常重要。
1.河蟹的幼体培育所谓幼体培育是指河蟹从蚤状幼体发育到大眼幼体所经历的中间过渡阶段 ,这一时期河蟹要经历5次 蜕皮。如果水温控制在20~22℃ 的理想条件下,一般需要18~22 天的培育时间。
放养幼体前,要对养殖池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培育出三角褐指藻、角毛藻、小球藻、扁藻等优质的饵料生物,使其密度达到15万-20万个/升。这些浮游植物将为河蟹幼体提供第一顿口粮,对于提高河蟹幼体的成活率和变态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谨防幼苗自相残杀,提高成活率河蟹在幼体阶段就有相互残食的习性(大苗吃小苗),为了降低残食率,有必要使同一个育苗池中的幼体发育同步,避免规格大小向两极分化。因此要做好以下2点:
①尽量选择受精卵发育一致的抱卵蟹,这一点可以通过观察卵群的颜色确定。河蟹的受精卵发育越成熟,颜色就越深,会由原先的橘黄色逐渐转变为最后的黑褐色 。②在育苗池中可以多放几条蟹笼,随时观察蟹苗的数量,一旦抱卵蟹释放的蟹苗达到相应数量,就立即将剩余的蟹笼移出,否则蟹苗密度过大,自相残杀的几率会大大升高。每立方水体中保持10万-30万只蟹苗是正常的密度范围,过高或过低育苗效果都不太好。3.调节水质,淡化出苗河蟹的幼体阶段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水质,氨氮控制在1.5mg/L以下,每天换水量不易过大,以防温差变化剧烈导致应激。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要保持在4~5mg/L以上,水温维持在20~25℃最佳,盐度为18~25即可。
当90%以上的蚤状幼体都转变为大眼幼体时,就可以开始捕捞蟹苗了。捕捞的蟹苗可以出售卖给其他养殖户,也可以接着培育。大眼幼体的捕捞及淡化方法如下:
捕捞方法: 河蟹的大眼幼体喜欢集群,可以利用它们的趋光特性进行诱捕,用网目在2毫米左右的细网抄捕即可。淡化方法: 在淡化期间,每天向养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的淡水,使盐度减少2~3个单位,4~5天之后,养殖池的盐度就会降到5以下,此时的蟹苗就转变为淡化蟹苗了。4.仔蟹培育:河蟹发塘的关键期仔蟹的成活率非常低,一般在30%左右,低的只有5%~10%,因此仔蟹的培育马虎不得,这直接关系到养殖后期的产量。
要想提高仔蟹的成活率,在培育过程中要做好以下4点:
①蟹苗下塘前要暂停喂食,并在水蚤繁殖的高峰期下塘。②为减少残食,可以在池塘中种植一定的水生植物,改善池塘环境。③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千万不要盲目追求产量,品质才是最强的竞争力。④加强营养供应,前期以水蚤等天然饵料为主,后期以人工饲料为主。5.蟹种的培育河蟹的生长速度差别很大,到了秋冬季,有的河蟹体重能达到50~70克,最大的能达到150克左右,而有的还远远达不到扣蟹 的标准,体重只有1-2克左右——像这样的个体即便再养两年,也很难达到商品规格。
蟹种培育是在仔蟹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过程的培育同样也要注意以上4个方面(与仔蟹的培育要点相同)。
一点补充:什么叫扣蟹?
扣蟹是河蟹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又称为一龄蟹种、蟹苗。扣蟹的体重在2克以上,身体大小如同一枚纽扣,因此称为扣蟹。
商品蟹饲养是指将扣蟹(蟹种)饲养成上市规格的过程。目前我国饲养商品蟹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池塘养殖、围栏养殖和稻田养殖。 这里以最传统也最普遍的池塘养殖为例进行介绍。
池塘养蟹的目标是使河蟹的规格达到100克以上,部分达到150克以上。与大水面的湖泊相比,池塘养出的河蟹在肉质和规格上都要略逊一筹。为了提高河蟹的品质,池塘面积一般控制在5-10亩左右。
(1)池塘环境的构建。蟹塘的选址要求水源充足、排换水方便、面积3000~6000个平方、水深1~1.2米、采光好。每年3月份天气回暖时,每亩水面用200~300斤的生石灰清塘消毒,并在池塘的四周布置好防逃设施,可以用0.7米宽的加厚塑料薄膜围住,形成一道防护栏。
(2)种植水草,投放田螺在3月中旬,可以在池底播种伊乐藻,4~5月份再加种苦草,之后再移栽一部分轮叶黑藻和金鱼藻。在炎热的夏季,水藻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在每年的清明前后,每亩水面可以投放田螺300斤,投放的田螺不仅能够为蟹苗提供充足的生物饵料,还能够改善水质、清除有机代谢物。
(3)日常投喂及管理河蟹的饲料以配合饲料为主,也可以辅助投喂一定量的青饲料,每天的投喂量可以根据水温高低、水质状况、吃食情况等灵活调整。
在养殖过程中,缺氧对河蟹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定时加注新水,这样也有利于水草的生长。还要注意防逃防病,在使用药物时千万不能使用敌百虫(甲壳类生物对敌百虫非常敏感,很小的量就能引起大面积死亡)。
总之,河蟹的食用价值很高,市场需求量大,有非常广阔的养殖前景。目前,随着河蟹人工繁育及苗种培育技术相继取得巨大突破,河蟹的产业链也日趋完善、成熟。
但是我国在提高河蟹的规格、品种选育以及最佳养殖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上,还有很多不足。这是河蟹产业进一步发展所遇到的瓶颈,同时也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重难点。
关于河蟹的养殖,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联讨论!
#河蟹# #水产养殖# #三农# #中华绒螯蟹# #我要上头条#
相关问答
池养毛蟹是比较常见的养殖方法。首先要建设20个池塘,每个池塘面积15亩。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底部有壤土,并种植适量水草。适当施肥...
毛蟹的主要技术经验有如下几点:一、严格选址瞳造池塘党江镇位于南流江的出海口,有丰富的毛蟹资源和饵料来源;苏西熙把蟹塘建在南流江支流灌渠旁,...
[回答]可以把活毛蟹放进一个30到50cm高的塑料桶,注意不要层叠,加水至毛蟹的一半高即可,如果水太深毛蟹会缺氧窒息而死,桶无须加盖,每天检查毛蟹的活力度,...
养殖毛蟹需要建造养殖池,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确保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并安装防逃设施。放养强需要清塘,倒入生石灰消毒。10天后注水并施肥,并种植水生植物...
螃蟹的养殖周期在十八个月左右。因为螃蟹从蟹苗养成豆蟹需要八个月左右的时间,而从豆蟹养殖成熟,则需要十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螃蟹的养殖周期需要十八个月左右...
养殖毛蟹需要建造养殖池,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确保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并安装防逃设施。放养强需要清塘,倒入生石灰消毒。10天后注水并施肥,并种植水生植物,...
根据《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对渔业用水的要求,1色。2.嗅和味3.悬浮物质:4.PH值。5.溶解6.生化需氧量7.总大肠菌群:8、汞、.镉、铅、铜等...
1、如果是白色黏黏的胶状物,那可能是蟹膏。蟹膏的主要成分是公螃蟹的精子,次要成分是脂肪。蟹膏自然状态为青白色半透明果冻状液体;蒸熟后,为半透明、粘粘的...
河蟹学名叫中华绒螯蟹,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各地养殖河蟹的也比较多,也涌现出了一批优质产区,比如阳澄湖、军山湖、梁子湖、秋水湖等。一...
不会毛蟹是河蟹不可能生活在海里。大闸蟹是一种蟹科动物,属软甲纲,十足目,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朝鲜西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