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的消耗量巨大,进行人工养殖可行吗?

提要:带鱼的消耗量巨大,进行人工养殖可行吗?

虽然我不是渔民,但是我可以肯定的告诉您,带鱼不能人工养殖,也没有人进行人工养殖,因为进行人工养殖带鱼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过在2017年7月13日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初步攻克世界性难题:带鱼人工饲养成功,让300多尾带鱼成功的在人工环境下存活两个多月,但是如何在人工的环境下让带鱼繁殖,仍然需要科学家们的研究和探索。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四大著名的海产,分别是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和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的人工养殖技术早就成熟,为什么带鱼却无法人工养殖呢?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带鱼是深海鱼,生活在水面下30米至200米的海域,深海鱼的特点就是耐高压,带鱼在远洋拖网打捞上来时,会随着海水压强的变化,带鱼会因鱼鳔爆裂而死。所以大家看见打捞上来的带鱼都是破肚的死带鱼,就连渔民们也没有见过活着的带鱼。而渔民进行海产养殖的浅海区海水深度达不到带鱼生存的负压要求。

第二,带鱼是洄游鱼类,带鱼根据季节和水温的变化在近海和远洋进行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每年要进行上千里的大迁徙,带鱼还具有成群结队的特性,每次洄游都会形成渔汛,带鱼是无法在极小的池塘或者较小的海域生存的,而目前人工养殖的话,是无法提供这样的洄游环境。

第三, 带鱼生性凶猛,虽然它们以磷虾为主食,但是非常贪吃,还会以同类相食,增加了人工养殖的难度。

第四,虽然带鱼是野生捕捞的,但是每年的产量却是巨大的,据统计2011年我国东海区的年产量是69.96万吨,巨大产量带来的就是价格低廉,十几块钱一斤的带鱼在菜市场随处就可以买到。野生资源丰富的带鱼,就没有必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去进行人工养殖。

人工养殖带鱼初获成功=可以大规模养殖?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人工养殖带鱼”新闻沸沸扬扬,仿佛戳中了大家的痛点,朋友圈一度有人称以后带鱼大规模阳之后,价格会下降。这一次,我愿从三个方面和大家讨论对这次“人工养殖带鱼”新闻的看法。

带鱼为什么不能人工养殖,我们有很多想当然的见解。其中主流观点有截然不同的两种:

一种观点认为:带鱼是一种深海鱼类,适应了深水压强,如果把带鱼放置在浅层水深当中——人工养殖环境下无论是网箱、鱼塘亦或工业化的大棚都不会太深——带鱼都会因为无法适应较小的压强而暴毙。概括来说就是:带鱼出水即死,技术难点无法逾越。

另一种观点认为:带鱼养殖其实毫无难度,实在是海捕资源过于丰富,售价又相对低廉,养殖无利可图而已。概括来说就是:非不能也,实不屑矣。

带鱼科比较庞大,总共有9属32种(一说44种),这其中经常被端上餐桌的有3种,分别是白带鱼(T. lepturus)、短带鱼(T. brevis)和南海带鱼(T. nanhaiensis)。

我们对这几种带鱼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认识,认为它是深水鱼。诚然,带鱼普遍可以在200-400米的水深生活,尤其是在静息时,带鱼会在这个深度成片的垂直竖立,仅以背鳍保持身体的一个基本稳定。我们吃的大多数带鱼,就是趁着它们成片竖立静息的时候,用拖网渔船从这个深度捕捞而来的。

可以想象,被渔网兜住的带鱼,在被快速的拖拽到渔船上的时候,的确遭受了极大的环境压强变化,一方面,鱼鳔内的气体膨胀,可能会导致其爆裂而亡;即便躲过了这一劫,组织内的氮气在血管中阻塞血液循环,也会导致其因为减压病而亡。这就是所谓的带鱼“出水即死”的成因。

但,带鱼可以生活在深水中,和带鱼只能生活在深水中,是两码事。带鱼无法适应快速的压力变化,和带鱼不能适应任何压力变化,也是两码事。我们人类的潜水员在深水作业后,也需要缓缓上浮以摆脱减压病的困扰,可我们能能说潜水员不能适应出水后的压力环境?这没有逻辑。

实际上,带鱼不仅可以适应浅层水深,而且适应的非常频繁。由于带鱼的主要食物之一——浮游生物会因为光照情况而昼夜垂直移动,并引发了带鱼的主要食物之二——鱼类的跟随移动,并引发了带鱼的主要食物之三——带鱼同类的跟随移动。所以带鱼会以昼夜为单位,不断地往返于深水与浅层水深。

而因为繁殖或越冬的原因,带鱼还会以年度为单位洄游到水深更浅的地区。以我国黄海、渤海海区的带鱼为例,它们会聚集在渤海湾黄河口一带、莱州湾一带,山东半岛长岛一带、威海一带,以及青岛-日照-连云港近海一带繁殖。这些区域的水深普遍不深,渤海湾内的部分繁殖场水深仅为10米左右。

现在再来看看渤海的水深,带鱼年复一年的来到这些水深只有十几二十米的地区,一样可以正常的生活、繁衍

在繁殖季节,甚至都不需要坐船出海,就在岸边防浪堤都有可能钓到带鱼

显然,带鱼不仅仅是可以以昼夜为单位短时间的适应浅层水深的压强,还可以在整个繁殖季内长时间的适应浅层水深的压强。带鱼“出水即死”、无法适应压强导致无法养殖的说法,PASS!

那么是不是带鱼养殖起来其实并没有什么阻碍,只是因为产量大价格低才没有必要去养呢?也绝非如此。带鱼产量虽然位居我国海捕鱼类第一位,但一直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这个放到第三部分讲),而带鱼养殖的过程中潜藏的挑战和阻碍依然非常多。

对于鱼类的完全人工养殖,我们至少需要解决人工饲养下的繁殖问题。但问题在于带鱼是一种洄游鱼类,许多洄游鱼类需要经过一定的外界环境因子刺激——比如水温,盐度等等,才会刺激性腺成熟,这也是洄游鱼类难以人工繁殖的一个阻碍。比如我们现在吃的鳗鲡,就需要洄游到马里亚纳海沟和百慕大区域繁殖,在人工环境下,无法刺激它们进入交配期,也就无法解决育苗问题,鳗鲡的饲养就必须要从海洋中捕捞幼苗才得以开展。刀鱼也是同理,这次舟山水产水产研究所的鱼苗,也是从自然环境下捕获的。

此外,带鱼还有一个不适合高密度养殖的关键问题——种内自残。带鱼经常以同类为食,通过对东海带鱼的解剖,发现其胃内食物重量的26.14%都是自己的同类带鱼,这一情况在冬季食物匮乏期最为严重,达到了35.48%,而越是大的带鱼,它捕食同类的频率越高。

带鱼性情凶猛,经常发生种内自残现象,显然这会影响人工饲养的成活率

除了以上两个问题,大规模的人工养殖,还需要解决一个生长率和成活率的问题。目前来看,舟山这次的成活率刚刚达到50%,而且还是在全天候专人照料的情况下。带鱼是否有应激反应?我们不曾得知;带鱼使用何种饲料配比可以达到最优的料肉比(FCR),我们亦不曾得知。

严格意义上,这次舟山水产研究所的带鱼养殖,只能说是通往养殖路上的一个阶段,即人工饲养。而善于观察的读者应该可以发现,新闻通稿中说到“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什么是国内空白呢?因为在国际上,带鱼的人工饲养已不乏成功先例。

在日本,水族馆中饲养带鱼的并不罕见,东京的葛西临海水族园,三重县鸟羽水族馆都有比较成熟的带鱼饲养技术。这些带鱼都是来自野外环境,通过一定的适应性过渡,已经可以在水族馆水箱中正常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舟山这次的成功,就类似于日本水族馆中的这种饲养模式,也就是——养得活。

那么育苗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舟山的下一步,就是试图找出带鱼人工饲养环境下的繁殖规律。对于这样一种洄游鱼类来说,具体是什么环境因子刺激导致它们开始繁殖?这些温度、盐度,甚至饵料变化的组合,都需要不断地尝试搭配组合,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

如果带鱼可以人工产卵,那么孵化问题我们还是比较有经验的。早在1958年,黄海水产研究所就在渤海进行过带鱼人工授精试验,通过干法人工授精后的带鱼卵在21℃-24℃水温下历经74个小时得以孵化。此后在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本世纪初期,多个单位又对带鱼鱼卵和仔稚鱼进行了多次调查。一直到2014年,本次舟山项目的负责人柴学军老师又通过人工授精法孵化了一批次带鱼卵。

不过在多次人工孵化中,还是无法发现一个清晰的规律能表明温度和盐度对带鱼孵化的影响,而且由于条件的限制(基本都是在船上,捕捞上来的性成熟的成年带鱼取卵取精然后人工授精),孵化后的幼苗无法保持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都没有存活下来。舟山饲养的带鱼如果可以顺利性成熟,那么就可以在稳定环境下培育幼苗,或许能取得成功。

而要解决带鱼的种内自残问题,舟山的做法是:根据带鱼体型大小,分池饲养。这一做法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大带鱼对小带鱼的碾压式的掠食。再者,种内自残在食物匮乏季节更为明显的事实表明,如果投喂足够的饲料,带鱼可能就没有足够动力去捕食同类——这并非是由于什么伦理或者感情,而是单纯是因为捕猎同类更费事也更危险。长期来看,需要找到一个兼顾经济性和存活性的放养密度、投喂规律。

带鱼是一种产量较大、较为常见的食用海水鱼类。尽管捕捞量在70年代开始出现下滑,但随着80年代开始对带鱼的研究走向深入,并在1995年实施了休渔期保护政策,带鱼的产量出现了企稳回升,并在最近几年一直保持着100万吨以上的年捕捞量,位列我国海洋捕捞鱼类产量第一名。

但这些数据,并不能说明带鱼资源的真实情况。在繁荣的捕捞产量之下,掩藏着的是十分严峻的资源危机。

从历年的捕捞数据来看,带鱼的平均体长一直在快速下滑。在1960年,肛长为210mm一下的带鱼,仅为总捕捞量的17.62%,而到了1990年,这一数字急剧攀升到90.31%!肛长210-280mm的带鱼产量由总捕捞量的65.88%下跌到了9.6%!而带鱼的平均肛长,也由60年代的245mm下降到了今天的179mm,也就是说,大量的小带鱼、幼体带鱼才是构成了今天带鱼产量的大部分,而大带鱼已经越来越少。这就是带鱼的小型化。

由于捕捞力度很大,许多带鱼往往没有机会活到第二年,那么,谁能在第一年性成熟,谁就有了更多的繁殖机会,可以在被人类捕捞之前进行繁殖,它们的后代也有更多的机会存活下来。90年代末,1龄鱼的性成熟比例已经达到了94%,而在1986年,这一数据仅为64%。相应的,往年最小的性成熟雌性带鱼也有180mm肛长,而现在已经到了140mm。这就是带鱼的性早熟和低龄化。

通过我们的捕捞行为,已经对野生带鱼进行了相当程度上的人工选择。一边是带鱼的小型化、性早熟和低龄化,一边是带鱼产量的连年高位,也就是说,相对于以前,我们现在捕捞了更多条带鱼、更多的小带鱼,这又反过来加剧了小型化、性早熟和低龄化的严峻程度。这是难以为继的,而拐点在哪里,我们并不知道。

相似的过程,我们已经在太多经济鱼类身上看到,比如大、小黄鱼,曾几何时,它们也是捕捞量颇丰的传统捕捞鱼类,现在又落得什么下场呢?我们不能因为现在带鱼看起来还很多就忽视它面临的各种问题,在承受了那么多惨痛教训后,我们不能一点也没长进。

当然,舟山的带鱼养殖实验,目前来看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什么时候能实现带鱼的完全人工养殖,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而且每一步都意义非凡——如果能实现人工育种就可以进行放流增殖;如果能实现低成本的人工养殖就可以替代野生资源。无论做到哪一步,对带鱼资源整体来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关问答

带鱼能人工养殖吗-土流网

[最佳回答]带鱼可以人工养殖。但是带鱼属于海水鱼,在淡水无法生存,而且带鱼是洄游生物,离开高压就不能存活,虽然沿海地区能够满足这个要求,但这样人工养殖带鱼...

带鱼人工养殖成功了吗?-土流网

[最佳回答]带鱼人工养殖成功了,是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培育的。不过带鱼人工养殖成本很高,养殖难度大,目前并没有大规模人工养殖。目前市面上大多带鱼是野生的,主...

带鱼可以人工养殖吗?

带鱼无法人工养殖。带鱼是深海鱼。对于深海鱼来说,是很难人为创造一个类似深海高压环境的,成本过于高昂了,和带鱼的售价相比有些不对等。而且,如果浅海养殖...

带鱼可以人工养殖吗?

可以。带鱼能人工养殖,但是市场上养殖的带鱼并不多。目前在市场上经常见到的带鱼都是从海洋之中捕捞上来的。我国海域之中带鱼资源丰富,基本可以满足要求。...

带鱼能人工养殖吗?

不能带鱼是深海鱼,深海鱼的特点是耐高压,带鱼一般生活在水下的30-200米内,因为深海和前海的压力不同,在渔民打捞带鱼时,水压会从高变低,而带鱼则会受不了...

带鱼能人工养殖吗?

带鱼不可以人工养殖。原因是:带鱼是耐高压的深水鱼之一,我们经常品尝带鱼,却不能见到活着的生猛带鱼,原因就是带鱼离开高压就不能存活,再者带鱼是洄游生物,是...

带鱼能人工养殖吗?

带鱼能人工养殖,但是市场上养殖的带鱼并不多。目前在市场上经常见到的带鱼都是从海洋之中捕捞上来的。我国海域之中带鱼资源丰富,基本可以满足要求。人工养殖...

带鱼可不可以人工养殖?

1、带鱼可以人工养殖。国内已经有了成功案例。2、带鱼是深水鱼,深水鱼的特点就是耐高压,虽然我们经常品尝带鱼,但是却不能见到活着的生猛带鱼,原因就是带鱼...

带鱼人工养殖成功了吗?

成功了。带鱼是可以人工养殖的,而且有成功养殖的例子,我国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曾经尝试人工养殖带鱼并且获得了成功,从而证明了带鱼是可以人工养殖的。不过至今...

带鱼目前还没有人工养殖?在目前水产养殖技术条件下,能否实现人工养殖?

带鱼是我国四大海产之一,其产量在我国海洋捕捞鱼类中居首。新鲜的带鱼肉质软糯鲜嫩,深受人们的喜爱,比较亲民的价格也使得带鱼成为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一道美味...